2024《仓储型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以麦德龙超市为例》开题报告文献综述5000字.docx
仓储型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以麦德龙超市为例开题报告
一、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在“十四五”战略中正式发布实施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主要强调了发展物流业的必要性,并为国内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事实上,物流配送作为物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不但需要与物流的发展同步,而且还要领先于物流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的物流配送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也就是说,其不但会严重影响国内物流的配送效率,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物流业的发展效率。所以,这就给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因此,提出科学有效的物流配送策略,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麦德龙,作为连锁零售业,仓储型超市能够被消费者选择的优势一般在品牌优势、价格优势、商品新鲜周转率高、标准化质量优势等方面。现今市面上各大连锁零售超市都在抢占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压力比较大。通过综合实地走访查看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总结国内外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以及可以学习的经验,分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并给出相关的优化策略,可以优化仓储型超市的配送环节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使公司获得更好发展前景的目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中,学者约格·穆勒提出的最具代表性的选址方法已在物流配送研究领域得到推广,并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各连锁超市选址的科学化提供了有效保障。事实上,其他学者和专家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一种更合理的重心法来确定物流中心的位置。也就是说,应用重心法优化配送中心的选址不需要很多假设,只要确定了需求,就可以综合考虑产品的重量和运输成本。同时,由于后续研究的深入,使得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重点放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进而有效减少运输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概率、场景、排队等相对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模型。
TarekAbdallah(2019)以仓库为对象提出建设的联合选址模型以及与之匹配的结构体系,该体系的根本是多个零售商的物流配送由一个供应商负责,然而因需求存在变化性,该模型仅能在低库存量的基础上确保服务质量,一旦需求超出预期则成本与服务难以保障,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中小型连锁超市。
ManglaS,SharmaY,PatilP(2019)通过调研分析认为目前连锁超市在配送方面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并在研究中提出应从改善管理理念、强化配送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专业化人才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在研究中指出当前连锁超市配送设施设备较为落后,这极大地阻碍了连锁超市的发展,因此他提出连锁超市应积极引入第三方物流,借助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弥补短板。
RuiM.S.Cruz博士(2020)的研究以改进并优化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为主,其建立的模型旨在满足产品以最短距离由配送中心送达至连锁超市,他认为运输过程会经过连锁超市的多个门店,由此提出联合物流配送模型,即综合路径与时间安排,以此实现运输成本最低化与运输效率最大化。
MarkusHesse(2021)已经指出,连锁超市的发展在物流配送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提出当今社会对连锁超市的正面作用评价过高,连锁超市对现在的配送还受社会环境、消费习惯及消费人群的情况影响,当今的学者需要认识到客观评价连锁超市在物流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性。
Sarabielnaz等(2021)研究了生鲜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借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搜集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判断矩阵对其现有的配送模式进行评价分析,并选出与之相匹配的配送模式,进而降低配送成本。
2.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在研究物流配送模式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连锁超市实现飞速发展之时才相继着手完善相应的物流配送模式,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连锁超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依然不足以支撑自身的发展,重点表现为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缺乏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进程缓慢以及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这些均是制约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理论与实践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
李金柱(2018)提出国内各大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存在小批量且高频次的配送特点,有必要选择合适、高效的配送系统来维持超市的运营;连锁超市有四种配送模式,即自营配送、供应商直接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联合配送,选择合适的分销模式来优化成本。
谭中利(2019)指出大部分超市的配送中心发展都是基于仓库的基础上对其重新改造,在其功能和现代化程度上比较落后,只具备了一般仓储、运输等基本功能,还有就是连锁超市的门店人数和店铺规模比较小,直接导致配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