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苏州园林_中学课件.ppt

发布:2017-08-06约5.86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入新课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大家一起来欣赏游览苏州园林的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读音、解释,并用词造句。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理清说明顺序。 2、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4、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州园林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籍江苏吴县,作家,教育家和编辑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圣陶、斯提等。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写作背景 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邀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闲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读准字音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重峦叠嶂( ) 模样( )? 斟酌( )  相间( ) 庸俗( )? 词语解释 鉴赏: 因地制宜: 败笔: 池沼: 图案: 整体感知 课堂小结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实地考察。 课堂练习 1、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________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________ 拓展阅读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意,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简写的“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课后作业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遵循的原则: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9、阅读第5自然段回答: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