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葡萄病理学0(免费阅读).ppt

发布:2016-12-29约1.17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葡萄病害 第一节 葡萄真菌性病害 葡萄黑痘病 四、发病条件 1. 病害流行与降雨、大气湿度密切相关,尤以春季及初夏 (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为密切。多雨高湿有利于发病。 2.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 3. 品钟间抗性存在差异。 西欧品种及黑海沿岸品种抗,欧美杂交种很少感病。 葡萄白腐 病 一、症状(symptom)??? 主要侵害果实和穗轴,也能侵害枝蔓及叶片。一般先在穗轴或小穗轴上发病,初穗轴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的不整形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 果粒发病后约一周,病果渐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皮下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粒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 一、症状 ? 主要危害葡萄绿色幼苗部分:如新梢、嫩叶、幼果果实:果小,味酸,病斑圆形,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叶片: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或紫色,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 二、病原 无性时期:葡萄痂圆孢菌 (Sphaceloma ampelimum)。分生孢子梗极短,不分枝,紧密排在子座组织上;分生孢子单细胞,卵圆形或椭圆形。有性时期:痂囊腔菌(Elsinoe ampelina),我国尚未发现。 三、病害循环 越冬 以菌丝潜伏于病蔓、病梢;或在病果、病叶和病叶痕越冬。 2. 病害侵染循环 3. 条件 分生孢子 25℃,高湿。 菌丝 30 ℃ (10-40 ℃) 潜育期 6-12天 24-30 ℃最短 五、防治方法 注意苗木消毒,防止人为远距离传播 。建园时 200-300倍五氯酸钠,或 10-30%黑矾(FeSO4)+1%硫酸进行浸条。 栽培抗病品种 休眠期铲除越冬病原,秋季清园;冬季剪除病枝、病果并烧毁。 0.5%五氯酚钠混合3度石硫合剂喷防。 4. 生长期喷药保护 1:0.7:160-240倍波尔多液;50%退菌特PW800-1000倍液;65%代森锌PW500-600倍液等。 敌菌丹6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效果好(日本)。 喷药时间:新梢5寸喷第一次药,花前、花后再各喷一次,半个月后再喷第四次。 三、病原 Coniothyrium diplodiella (Speg.) Sacc. ?属半知菌亚门。 分生孢子器散生于寄主表皮下,灰白色或灰褐色;球形或扁球形,顶端稍突起,器壁厚, 分生孢子梗着生于分生孢于器底部,单胞,不分枝,淡褐色。 分生孢子单胞,褐色至暗褐色椭圆形或卵圆形,一端稍尖,内含1~2个油球。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