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结题申请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件二 项目编号 3.2.2.1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项目结题申请书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11月
项目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所属分院 工程技术分院 负责人 隋秀梅 项目研究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成果类型 采用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期号 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 于向和
玄兆丰 资料汇编 本校 2 课程网络平台及
配套教材 王晓东
各课程组 课程案例
及教材 本校
出版教材及校本教材 3 立足地方经济需求,
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于向和
玄兆丰 论文 教育与职业 4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于向和
玄兆丰 论文 教育与职业 5 结题报告 隋秀梅
于向和
玄兆丰 研究报告 本校 项目组主要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 隋秀梅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副教授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架构 李国会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专业带头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王晓东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副教授 课程建设总负责 于向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带头人/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玄兆丰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讲师 模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一、研究工作的时间、人员、进度安排
本项目研究自2007年9月示范校建设立项之日起,项目组成员分工负责,与示范专业其它立项同步进行建设与研究。
2008年3月开始,结合立项人才培养方案,在2007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个教学班开始试运行“校企联姻、三级共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与实施,经过2年、4学期的教学运行,取得很好的收益。现已形成一种模式,正在总结凝练提升及进一步推广。
二、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结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及产品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冲压及塑料成型设备操作员、模具普通机械加工员、模具数控加工设备操作员、模具装配、调试员等岗位,能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冲压及成型设备操作,模具加工设备的操作与调整,产品设计与制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为了促进教学工作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中提出了教师教学工作的各项基本要求。要求教师精心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要精通课程内容,明确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讲课对象。认真思考和提出自己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设想和安排,制订出学期授课计划。要认真分析、组织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学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讲课时应做到概念准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流畅,循序渐进,层次条理清楚。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板书要整洁、有条理,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正确地应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行“双导”制,学校指定专门专业教师到实习现场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并共同完成学生的学业考核。
7.教学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不断改善,现已建成集教学、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同时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本专业拥有较完善的用于实践教学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校内有多元投入资金3500万元建成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拥有先进的生产型数控设备110多台,数控仿真及CAD/CAM实训室一个。建成了国内领先的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的占地5000㎡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其他专业共享技术测量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和2个专业计算机房,并已与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奥商用车(长春)转向器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四环金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长春冠迪转动轴有限公司、长春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8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合同。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按“校企联姻、三级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8年末,《多元投入、引企入校、建设高地、服务社会》——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情况,被评选为国家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