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差异性课件.ppt

发布:2017-03-09约5.2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C B 解析 认真读图,明确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含义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降水在山腰地带最多,这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山麓地带气温下降幅度小,水汽不能大量凝结,因而降水相对较少,而到山顶地带水汽含量已较少,降水量也减少。垂直变化最大的山地是③。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①山麓地带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应为温带荒漠带,山地③山麓地带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自然带为亚 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考向二 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例2】 (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 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 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 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包括地带性差异和 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又包括以热量为基础 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 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规律。影响非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和洋流等。第(1)题, 从图中看出,沿0°经线变化的农业带呈现出东西 延伸、南北更替的特点,即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第(2)题,甲地 区为著名棉花带,同纬度的其他区域为热带荒漠 带,原因是甲地区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即水源 条件成为决定性影响因素。 答案 (1)B (2)C 误区警示 高低纬度地区与中纬度地区地域分异产生重大差别的原因 (1)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预测2】 下图是“某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 (里斯本—达喀尔)”。据此回答(1)~(2)题。 (1)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 荒漠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 荒漠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 (2)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 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暖流的影响 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 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 解析 该题组以汽车拉力线路为背景,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区域特征。第(1)题,拉力赛出发点位于里斯本,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途中经过北非的盖勒敏地区(20°~30°N的大陆西部地区),该地区为热带沙 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终点站位于达喀尔(10°~20°N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盖勒敏地区位于北非西海岸地带,该地区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该洋流对沿途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空气中的水汽遇冷易凝结,因而该海域 常有大雾。 答案 (1)C (2)A 借题发挥 在解答有关坐标图的题目时,最关键的是能够根据纵、横坐标的信息,结合图中的曲线,搞清楚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即一个要素是如何根据另一要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再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预测1】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 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 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1)~(3)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