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3-03约1.67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 学年第 学期)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 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 课程代码: 学分: 学时:228 课程类型: 陶瓷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对象:高职类陶瓷工程专业应届学生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 先修课程: 陶瓷成型技术 陶瓷装饰技术 后修课程:陶瓷检测技术 课程组成员签名:(该课程所有执教教师) 闵国强 胡澄清 涂申年 肖双珠 2012年2月15日 专业(教研室)意见 专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系(部)职意见 系(部)评委(签字): 系(部)盖章 年 月 日 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㈠ 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 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 课程代码: 制定者: 闵国强 制定时间: 2012年3月20日 所在部门: 材料工程系 批准人: ㈡ 基本信息 学 分: 学 时: 228 教学对象: 陶瓷工程专业学生 课程类型: 陶瓷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 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装饰技术 后续课程: 陶瓷检测技术 ㈢ 教学对象分析 1.课程教学对象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我院材料系陶瓷工程专业应届学生。经高考考入我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在经过第一学年的入学教育、修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后,约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课程即在此阶段展开。 2.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入学前经过高考,绝大部分经从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筛选后进入职业学院学习,总体情况看,学生的初、高中基础知识尚不够扎实,逻辑推理能力不强。理论知识获取较为困难,但具有感性认知能力,有的甚至较强。若采用以前学科式的课堂纯理论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接受,经过多年教学观察,此种教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培养的学生无法得到社会和使用厂家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一次就业,无法适应厂家的要求。 3.教学对象就业适应性情况分析 采用学科式教学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缺乏,对于本课程所学知识来说,学生甚至到生产厂家一无所知,既不认识需要操作的设备,更无从进行操作控制了,厂家往往需要进行就业岗前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厂家意见很大,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是:难以适应学科式的纯理论教学,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具备感性认知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必须进行必要的改变,通过对设备的认识、操作,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溶入理论知识。使学生做到:就业后不仅能认识、操作使用设备,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操作,如何改造和提高操作、使用的效率。为就业后学生的升职提供潜力。 ㈣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程为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以培养能进行陶瓷干燥与烧成技术操作管理并可自身提升的应用性人才。 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做到教、学、做一体;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习目标,在做的过程中溶入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按照就业的需要,课程设计时,分三个阶梯:一次就业的干燥与烧成工;预期职位的干燥与烧成带班班长;升职目标的干燥与烧成车间主管。 4。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型教学为手段,将课程设计为一个个要完成的任务(教学单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知识能力、社会能力; 5.在课程设计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训、多媒体教学和生产现场操作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㈤ 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⑴ 能认识干燥与烧成设备及其附属设备,能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管理; ⑵ 能对干燥与烧成设备及其附属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⑶ 能针对一般具体的产品进行干燥与烧成制度的制定; ⑷ 能操作和控制干燥与烧成设备并对设备常见故障进行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