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知识讲义.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片头动画大学计算机基础华南农业大学 信息学院主讲教师 吴小红 Emailmailto:wuxh@wuxh@ 课程的考核 评分标准:笔试70%+平时(实验)30% = 100%注:部分笔试内容采用填涂标准答题卡方式。试卷样式可参考实验指导书。考试试题主要参考实验指导书“习题篇”部分。 实验课教学安排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开始后的第4周进行。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为主。实验1至实验9为必选实验内容,要求在实验指导书上填写实验报告;实验10为选做内容;学期结束前将实验指导书 “实验篇”中的“实验报告”上交。课 程 综 述 理论教学(32) 上机实验(24)2011年2月21日理论教学主要内容:第六章 数据库技术第七章 多媒体技术第八章 网络技术基础第九章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第十章 常用应用软件介绍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第二章 计算机信息基础第三章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第四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五章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1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2学时)第2章 计算机信息基础(4学时)第3章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6学时)第4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2学时) 第5章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2学时)第6章 数据库技术(2学时)第7章 多媒体技术(4学时)第8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6学时)第9章 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2学时) 第10章 常用应用软件介绍(自学,不做考试要求) 课程总结 (课堂教学2学时)上机实验的内容:Office 综合应用 常用软件Flash 、Photoshop Dreamweaver的操作实例与练习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主编,林丕源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王移芝 罗四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杨振山 龚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张莉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办公地点: 校本部信息学院大楼509房(艺术学院后面)联系方式509(o) mailto:wuxh@wuxh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教学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授课时数:2 学时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1.1 计算机基础知识1.2 计算机系统构成1.3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本章没有难点,重点是计算机系统构成这部分内容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第一章 要点第一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本章首先从计算工具的发展开始,介绍计算机的历史和类型,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典型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最后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1.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人们发明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初衷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但现代计算机的功能早已不再只是“计算”,而扩大到可以处理加工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数据。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人类从远古时代就产生了计算的需要。各种计算工具出现、发展。如:中国的算盘、算筹、欧洲的计算尺等。随着天文航海等科学发展,需要进行大量的繁复计算,迫切需要能自动计算的机器。得益于钟表业,特别是齿轮传动装置技术的发展,诞生了最早的机械式计算机。 下面介绍几位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对计算机发展有过突出贡献的几位早期历史人物。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 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当时,19岁的帕斯卡为了帮助父亲计算税款,开始研究机械计算装置,最后制成了手摇驱动的齿轮进位式计算器,可完成六位数字的加减法。 1.1 计算机基础知识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tz,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了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多了一个叫“步进轮”的装置,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莱布尼兹:天才数学家研究数理逻辑、无穷小算法与牛顿并缔双辉共同奠定“微积分学”巴贝奇试图发明功能更好的通用计算机——分析机,但最终失败。 英国女数学家爱达 (1815-1852):巴贝奇的合作伙伴。她用穿孔卡片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件计算机程序”。她还建议分析机用二进制存储。预言分析机能唱歌、绘画。1.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 英国诗人拜伦的女儿阿达:数学家,拜论的女儿死于36岁,生命短暂,对计算机的预见超过一个世纪以上有个计算机语言被命名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