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怎样提高肉牛产犊数量及质量.doc

发布:2017-06-17约3.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提高肉牛产犊数量及质量   扩大肉牛生产的关键,在于提高犊牛的数量和质量。这需要从搞好日常管理、提高配?N技术、做好保胎工作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饲养管理 1.改善饲养水平。营养条件对母牛的发情、配种、受胎及犊牛成活等,都起着决定作用。日粮能量水平过高,母牛生殖器官脂肪浸润,性机能下降,受胎率降低,甚至造成难产,同时还会使乳腺内沉积脂肪,影响产后的乳汁分泌;日粮能量水平不足,母牛发情征状不明显或只排卵不发情,产后发情时间推迟,怀孕母牛则会造成流产、死胎、分娩无力或产出弱犊。因此,必须满足母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尤其要供足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牛群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合理饲喂,掌握好喂量,避免营养过高或过低 对于怀孕母牛,从妊娠第5个月起,就应加强饲养。中等体重的妊娠母牛,除供给平常日粮外,每日需补加1.5千克精料。妊娠最后两个月,每天应补加2千克精料。精料配比,玉米占50%,糠麸占10%,饼粕占30%,高粱占7%,石粉占2%,食盐占1%,每千克饲料中另加1万单位维生素A。胡萝卜是冬春季节补充维生素的好饲料,妊娠母牛冬季每头每天可喂0.5~1千克胡萝卜。对于6个月以后的育成期母牛,宜采用品质较好的粗料与精料搭配后饲喂,粗料可占日粮总营养价值的50%~60%,混合精料约占40%~50%;到1岁以后,逐渐将粗料增加到70%~80%,精料降至20%~30%。不同日龄肉牛粗蛋白质占日粮干物质的比例,3~6月龄为16.5%,7~9月龄为15%,10~12月龄为12%,13~16月龄为11% 2.加强日常管理。要保证繁殖母牛得到合理的日粮,饲料要品质新鲜,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饮水要做到“三不”,即清晨不饮、空腹不饮、出汗后不急饮。除放牧的母牛外,一般舍饲母牛配种受胎后即应专舍或专槽饲养,以免与其他牛抢槽、抵撞而造成损伤,导致流产。每日坚持打扫圈舍,保持妊娠母牛圈舍清洁卫生,对圈舍及饲喂用具要定期消毒,牛舍内部要保持空气流通。用软毛刷梳理牛体表,每天至少1次,每次5分钟,以保持牛体卫生,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妊娠母牛要适当运动,以增强母牛体质、促进胎儿生长发育,还可预防难产。运动场要保持平整、无碎石、无坑洼地。妊娠后期2个月,可适当牵遛孕牛走有上坡和下坡的道路,这种运动方式可以促使胎位正常。另外,还定期对母牛进行修蹄;一般每2年要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测,检出的病牛要及时淘汰 除了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外,平时还应注意观察妊娠母牛的行为特点,妊娠后期的母牛尤其更应给予过多关照,一旦发现临产征兆,就要估计分娩时间,及时准备接产工作。一般情况下,产前15天,就应将母牛转入产房。母牛分娩时,应左侧位卧倒,用0.1%高锰酸钾清晰外阴部,出现异常则进行助产。接产完毕,认真作好生产记录 3.关注空怀母牛。母牛不孕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不孕一般是由于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造成的,如:子宫颈位置不当、阴道狭窄、异性孪生母犊以及公牛隐睾等。先天性不孕较少见,但很难治愈,发现后应及早淘汰 后天性不孕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有时也与生殖器官疾病有关。提高母牛繁殖力,关键在于控制后天性不孕。晒太阳和加强运动,可以增强牛群体质,提高母牛生殖机能。牛舍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含氨量超过0.02毫克/立方分米,夏季闷热,冬季寒冷,过度潮湿等恶劣环境,都会危害牛体健康,敏感的母牛很快停止发情。因此,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瘦弱的母牛,配种前1~2个月加强饲养,适当补饲精料,也能提高受胎率。另外,空怀期的母牛,也应作好驱虫和检疫防疫工作 平时常见的空怀,多因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或卵巢萎缩导致。要及时排查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可以注射前列腺素、促黄体素、孕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前列腺素的用量为2~8毫克,促黄体素的用量为200~300单位,孕激素的用量为100~150毫克。卵巢萎缩可能是因为营养水平不够或是母牛年龄太大造成,适当调理会有较好的效果,实在调理不好的应予以淘汰 二、提高配种技术 欲提高母牛受胎率,就要提高配种技术。在管理上要对每头母牛做好发情记录,每天早晨与晚间都要巡查一次牛群,对发情症状不明显或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母牛的初配年龄应在18月龄左右,生产上可根据母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决定育成母牛是否接受配种。配种前1个月。应注意观察育成母牛的发情日期,并做好记录,以便在此后的1~2个情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配种。放牧的牛群发情往往有季节性,一般在4~8月份的春夏季节发情。母牛的初配时间可根据体重进行测算,当母牛体重达到该品种平均体重的70%时,即表明已经达到适配时间,发情后应予以配种 母牛受胎率的高低,除与公牛精液品质有关外,还与能否适时配种及配种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