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6.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新人教版选修3-2教程.ppt

发布:2017-05-04约2.96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制作传感器的常用元件: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金属热电阻、霍尔元件等的基本特性及工作原理. 3.初步掌握各种常用元件的简单应用. 第1讲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1 预习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3 对点练习 巩固·应用·反馈 一、什么是传感器 1.定义:感受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 或转换为电路的 的一类元件. 2.工作原理 电学量 非电学量 传感器 (敏感元件、转换器件、转换电路) 电学量 → → 通断 二、光敏电阻 1.特点:电阻值随光照增强而 . 2.原因分析:光敏电阻由 材料制成,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 ;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 . 3.作用:把光照强弱这个光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减小 半导体 不好 变好 电阻 三、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 ? 热敏电阻 金属热电阻 特点 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 常用制作材料 氧化锰 铂 优点 灵敏度好 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 作用 将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减小 增大 电阻 四、霍尔元件 1.组成: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薄片上,制作4个电极E、F、M、N,就成为一个霍尔元件. 2.原理:E、F间通入恒定的电流I,同时外加 与薄片垂直的磁场B时,薄片中的载流子就 在 作用下,向着与电流和磁场都垂 直的方向漂移,使M、N间出现 (如图1所示). 图1 洛伦兹力 电压 3.作用:霍尔元件能够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电压 想一想 如图1所示,霍尔元件中M、N间的电压UH如何计算?(在图中设E、F间通入的电流恒为I,外加磁场为B,薄片厚度为d,单位体积内载流子数为n,单个载流子所带电荷量为q) 答案 该霍尔元件中的载流子受到磁场力作用发生偏转,造成半导体内部出现电场.载流子同时受到电场力作用.当磁场力与电场力平衡时,MN间电势差达到稳定,且有 ① 再根据电流的微观解释I=nqSv ② S=Ld ③ 一、对传感器的正确理解 1.传感器的原理 传感器感受的通常是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浓度、速度、酸碱度等,而它输出的大多是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荷量等,这些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弱的,一般要经过放大处理后,再通过控制系统产生各种控制动作. 2.在分析传感器时要明确 (1)核心元件是什么; (2)是怎样将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 (3)是如何显示的或如何控制开关的. 例1 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B.传感器主要是通过感知电压的变化来传递信号的 C.传感器是将非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的装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AC 二、常见的传感器 1.光敏电阻 (1)特点: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2)机理:光敏电阻一般由半导体材料做成,当半导体材料受到光照时,会有更多的电子获得能量成为自由电子,同时也形成更多的空穴,导电性能变好,电阻变小. 2.热敏电阻 (1)特点: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变化,阻值有明显变化. (2)分类: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其导电性能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热敏电阻所用材料根据其温度特性可分为三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和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①正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PTC),它的电阻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②负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NTC),它的电阻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 ③临界温度系数的热敏材料(CTC),它的电阻在很小的温度范围(临界)内急剧下降. 3.金属热电阻 特点: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霍尔元件 霍尔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由左手定则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方向,如果带电粒子是正电荷,则拇指所指的面为高电势面,如果是负电荷,则拇指所指的面为低电势面,但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四指指的都是电流方向,即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在判断电势高低时一定要注意载流子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例2 下列有关电阻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热敏电阻可应用于温度测控装置中 B.光敏电阻是一种光电传感器 C.电阻丝可应用于电热设备中 D.金属热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析 由热敏电阻、光敏电阻、金属热电阻的特性和用途知A、B、C正确,D错误. D 图2 例3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的 今天,担负着信息采集任务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