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干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持续发展.doc

发布:2017-05-25约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摘 要】本文结合目前山东女子学院图书馆对志愿者和勤工助学管理方法,分析了志愿者和勤工助学参与图书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和激励机制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与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和勤工助学学生相辅相成,共同持续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勤工助学;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一、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区别 (一)含义的不同 志愿者是指在不计算劳动报酬与得失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图书馆工作中来,不仅缓解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勤工助学是高校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为契机,以减少贫困学生的自卑感为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 (二)考核方法不同 为了更好地激励志愿者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学期都会根据志愿者的出勤率和平时工作表现评选出本学期优秀志愿者 根据本科教学评估标准,高校图书馆每学期开放时间应为90个小时,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短缺,招聘勤工助学主要是在夜班时间值班,按小时计算工作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1.加入动机过于利益化 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多数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图书资料,参与图书馆工作,极少部分为了获得奖学金,来增加素质拓展学分 2.对于志愿者的定位 对志愿者过于优待。志愿者在值班的时候,一定要留有学习时间,甚至个别领导把志愿者当成眼线,询问各书库馆员日常表现,导致志愿者自身的定位误区和馆员与志愿者的矛盾 期末考试期间一律不值班,由于马上放假,这段时间是借还书的高峰期,而图书馆白天的日常工作多倾向于志愿者,无形中给图书馆馆员增加了负担,引起馆员的不满 3.管理机制不健全 图书馆的志愿者与校团委青年志愿者相冲突,在加学分奖励制度上出现分歧,各二级学校对待图书馆志愿者加学分持有不同观点,导致同样劳动付出的时间得到的回报不同,使志愿者们心里不平衡,志愿者逐渐向校团委青年志愿者靠拢 (二)勤工助学存在的问题 1.招聘、岗前培训力度有加强 招聘过于分散,各书库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招聘,招聘混乱,使报名者理不清头绪 岗前培训地点选择不恰当,在书库进行培训,影响到了在库看书的读者,引起读者的不满 2.勤工助学的管理和奖罚体制不健全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管理未配备专门的专职管理老师,或是负责勤工助学管理的馆员坐班时间不固定,不能更好的与学生交流 勤工助学奖惩机制不全,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和工作效率低的学生不能区别对待,导致优秀的勤工助学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怠慢现象加剧,更严重则导致人员流失 3.个别馆员对勤工助学的认知偏差和过于依赖 个别馆员认为志愿者是自愿无偿参与图书馆工作,而勤工助学是有偿劳动,造成对待学生态度的偏差,导致勤工助学学生人员的流动 个别馆员过于依赖勤工助学,对待勤工助学的学生呼之即来呼之即去,态度严谨,致使学生退出 三、促进志愿者与勤工助学共发展的策略 (一)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以志愿者为主,勤工助学位为辅。志愿者的值班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负责图书架位整理,接收新书,归还图书及时上架,损坏图书修补,环境卫生等 勤工助学的值班时间上,除了基本工作外,协助夜班值班馆员的借还工作,图书架位合理布局,统计所在书库借阅人次,对当天工作做好收尾整理 (二)加强规范岗前培训制度 参与图书馆工作之前,需要对志愿者和勤工助学进行入馆教育,首先介绍图书馆工作制度和工作基本流程。其次通过“以老带新”模式,实行模拟演练,老的志愿者亲身示范工作流程,“以老带新”的模式不仅是和谐发展的表现,更体现了志愿者的集体感和互助友爱的精神。再次是工作范围责任到人,让每一位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学生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精神 (三)总分总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为了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但是对其的管理方式不能同一而论,应分开管理,实行总分工的管理制度 勤工助学岗位招聘主要是馆员来进行面试选拔。首先由专门负责学生工作的馆员发布招聘信息,图书馆应每学期招聘一次。其次,根据各书库的借阅率分配人数,由各书库馆员根据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率等对各自书库的勤工助学岗学生考核管理 图书馆可以采取与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由他们进行招募工作,每学期末图书馆对志愿者进行考核汇总,志愿者的加分情况由校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统一管理,这样既避免了各二级学院对待在图书馆志愿者加学分的公平性,而且增进了与图书馆馆员的感情,培养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创新志愿者激励机制 1.积分奖罚方法 志愿者和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