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沈阳二中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
高二(16届)历史试题
命题人:高二历史组 审校人: 高二历史组
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答案】B
考点: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从甲“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可以看出则符合道家学说“人必须顺应自然”;乙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丙符合墨家的“节用”的思想;丁符合法家的学说。故答案选择B项。
2.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衰微 B.黄老之学被推岽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答案】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新儒学。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很多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故出现很多士人凭借儒学入仕, 飞黄腾达。由此而形成所谓的士人政府。分析选项,A项材料没有体现;B项是汉初,也与题意不合;C项符合题意; D项是宋明理学阶段出现的现象,故排除。所以应选C。
3.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D
考点:程朱理学。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D。ABC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D项包含进去,故D项是最佳选择项。
4.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答案】B
考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宋代理学建立,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故选B。A项说的是科举制的弊端;C项错误,早期民主思想是明清时期出现的;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5.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天下惟理
C.天下惟器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答案】A
考点:宋明理学。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指的王阳明的心学,心是世界的本源,故选A。B项与材料联系不直接;CD项是唯物的思想。
6.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 )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
【答案】A
考点:韩非子的思想和黄宗羲的思想。韩非子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变法革新,黄宗羲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体现了当时的新的时代要求,二者在当时的时期都是进步的思想,故选A。
7.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