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干项目建设过程控制固定资产移交管理.doc

发布:2017-05-25约4.5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项目建设过程控制的固定资产移交管理   摘 要:项目管理过程一直存在重前期,轻后期的现象。重项目建设而轻资产管理的问题,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失真,甚至混乱。针对项目建成投产后,固定资产移交工作滞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这个“老大难”问题 关键词: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33 -02 一、项目建设过程中资产移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既有扩大再生产的改造和新建,也有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治理和改善项目。大型企业总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管理,但针对转资管理,无论从制度或是实际成效上来看,仍然略显薄弱 项目建设完成后固定资产转资不及时,形成的资产账实不符等情况,对于项目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来说仍是一个顽固的难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转资不及时、单项资产转资不科学,就会造成企业账实不符,特别是对于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成立的年代久远,资产盘子大,复杂程度高,盘点难度大,这种情况就更为突出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企业在盘点中发生了盘盈或盘亏,这是根据财务角度来看,账外实物增加或是账内实物减少的情况;第二种是现场有实物已存在或已交付生产运行,财务账面却没有反应,造成了“有物无账”的情况;第三种是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处理,却没有及时办理资产销账手续,导致形成了“有账无物”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转资不及时、不准确直接或间接导致上述第二、第三种情况的发生。上述第二种“有物无账”的情况,是典型的项目建设转资滞后造成的。而如果投资项目交付资产清单编制得不科学不准确,也会产生间接影响造成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况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较难发现,也较难进行纠正,给企业管理带来潜在危害。典型案例就是近年来应地方政府规划发展的要求,对大型企业提出停产或搬迁时,资产因账实不符带来无法评估的问题也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带来的资产移交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艺位号缺失或不准确,现场实物与账面资产对应困难; (二)分布在不同地点,应形成几个资产号的某一个型号、规格的管道材料等只形成了一条资产; (三)根据单项固定资产确认规则有关规定,附属在塔、炉等大型设备上的管道、压力表、风机等应形成单项资产,而多数企业做出的资产清单却因对现场及单项固定资产确认规则不熟悉,按照设备管理的习惯分别形成了一大堆资产; (四)基础、桁架等土建结构中使用的钢材等大宗材料被简单粗暴地分摊,而大型设备基础或桁架本身却没有形成资产; (五)编制实物清单时马虎大意,与现场没有核对或核对不清楚,造成包括单一设备本身数量、型号等发生错误 以上是典型账实不符的几种情况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资产移交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针对目前固定资产移交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算滞后,转资工作不及时 参与大型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项目建设的单位一般来说都是在企业发展中长期合作建设的施工单位。这些施工单位对企业性质及管理流程较为熟悉,在施工组织、现场安全管理以及交叉作业沟通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但在提交施工结算上又往往体现出不及时的共性。在项目已经中交、机器设备已经投入生产运行时,施工结算滞后,导致项目费用不全无法进行财务决算,影响固定资产移交清单的编制。财务对此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中交时先进行预转资,形成一个整体的打包资产号。施工结算滞后,造成财务决算不及时,时间长了,加上人员变动后续人员对情况不熟悉等原因,资产清单的编制质量大打折扣 (二)固定资产转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 根据企业对在建工程转资管理规定及内控管理职责要求,固定资产转资工作需要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主要有: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接收部门等。各个环节的人员由于对固定资产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是缺乏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编制和验收时不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及《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及单项固定资产确认规则》(Q/SH0417-2011)的规定严格把关,造成了从头到尾的糊涂或是马虎。核查固定资产的人员责任心不强,根本没有做到账实对应,对单项固定资产的组成不能做到严格审查,资产接收部门不负责任地签字验收,没有认真地进行实物的交接及验收等原因导致形成的固定资产清单有欠准确和科学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细则不明确 大型企业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参与的部门很多,几乎企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