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不当提问的根源、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一、论文的选题和意义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与新闻当事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是发生在人与人之
间的交流与沟通、呼唤与响应。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媒体的道德冷漠与交
谈伦理的缺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媒体记者的采访实践中,严重的甚至构
成了语言暴力。
很明显,这种带有野蛮社会某种痕迹的语言,不应该出现在一个现代社会
的话语系统中,更不能够成为现代社会媒体话语的特征。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
一部分媒体记者已经对此形成了严重的集体无意识。为了走出这种媒体文化氛
围,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媒体必须首先摆脱道德冷漠,重新审视自己提出的每一
个问题。
“道德冷漠”是标志社会病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不及时遏制这种趋势,
社会将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在这个时候,每个社会成员都会强烈的危机感,他
们会本能地自我保护,苟且偷生,而这又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更加恶化,
人与人之间不再有诚信、友善和关爱。为了避免这种景象的出现,媒体必须倡
导回归人本精神,把尊重人的精神价值放在与关心其物质利益同等的位置上,
使精神高尚的人物得到社会更多的精神报偿。
新闻记者在国人的心目中仍享有特殊的地位,很多人仍将他们看作是正义的
化身和正义的代言人。我们暂且不考查现今的中国还有多少记者能够担负起这
样的使命和责任,可作为曾经创造了辉煌文明的礼仪之邦的新闻人,一些记者
不但不能发现和彰显道德的高尚,反而抱之以漠视甚至鄙弃的态度,这岂不是
会让自己的国家和职业为之蒙羞?
道德是一个社会的根基所在, “社会的伟大希望,依赖于生活在其中的个人
的品性与精神。”媒体必须避免对于个人精神与社会良知的伤害,哪怕是丝毫可
能造成的伤害。媒体需要做的恰恰是,保护和彰显社会所稀缺的宝贵精神,使
它不在世俗的冷漠中渐渐磨灭。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文章首先由记者不当提问的现象引出“道
德冷漠”的概念,然后依据这一概念逐层展开,从媒体记者提问的方法、原
则和导向上进行分析,得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记者对其语言暴力的集体无意
识和交谈伦理的缺位。并以此为基础,从意识形态上追究其根源,查明其危
害,再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寻求矫正的方法,提出媒体在精神上的倡导对
于建设一个准理想社会的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挖掘媒体语言暴力现象出现的背景及社会根源,引入交谈伦理这
一媒体记者必须学习和遵循的守则。其次,为媒体话语暴力现象提出了具体的
矫正方法和措施。同时,为媒体确立了作为社会精神引导的更高的目标,并将
其与实现优雅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
论文主体由六个部分组成。
序言部分,主要说明本文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状况综述。
为了增加读者的感性认知,序言后增加了附文一篇。
第一章提出记者道德冷漠的问题,引入媒体从业者语言暴力的问题,并简
要分析了记者对这一问题的集体无意识的现状,得到初步的结论交谈伦理缺位。
第二章是进一步分析结合媒体道德冷漠的意识形态根源分析其社会危害,
探讨媒体价值取向、情感流露及其思维方式对于社会心理和价值判断等道德因
素形成的影响。
第三章探寻媒体道德冷漠的矫正与克服的方法及对策,从基本道德层面、
经济因素制约、专业主义角度和采访提问的方式上分别提出了矫正建议。
第四章强化媒体的倡导对实现优雅社会的理想所具有的意义。提出媒体对
于彰显高尚的精神价值,引导健康的现代性人格的形成,乃至昀终实现优雅社
会的状态肩负责任,须为此作出努力。
结论部分。呼吁媒体坚持人本精神,把尊重人的精神价值放在与关心其物质
利益同等的位置上,构建起尊重精神、关怀心灵、爱护理想的优雅的媒介社会
环境,为使我们的社会逐步走向优雅而努力。三、论文的主要贡献
1、研究的独创性
论文选取“记者不当提问”的切入点,以我国新闻媒体伦理道德水准滑坡作
为研究背景,就记者不当提问的根源、危害及矫正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这个角
度虽未见得新颖,却为人们心中所有,笔下所无,因此显出一些新意。
本文的创新性主要可分三个方面。一是提出“道德冷漠”的概念,为记者不
当提问作了定性,将其归为语言暴力的范畴。二是引入交谈伦理的概念,为抑
止媒体记者的语言暴力现象和行为提供了具体依据,并在第三章中对媒体的道
德冷漠和语言暴力提出了具体的矫正措施;三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挖掘媒体话
语对于社会精神价值导向的影响,提出了媒体的伦理道德及精神倡导对建设优
雅社会的理想的支持力量。
2、主要建议及对策
⑴新闻媒体克服“无痛感主义”,培养人道主义精神及耻感意识;
⑵屏弃经济与道德“二律背反”的观念,加强媒体人格教育,保持媒体从
业者的职业感和角色意识;
⑶普及社会基准道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记者专业自主权,培养
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与媒体社会责任感。
⑷加强媒体的“共情”学习及行为矫正。
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