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2131.1-2008_进出口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 —
犛犖犜2131.1 2008
进出口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 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
1
ㅤㅤㅤㅤ行业标准
—
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犇犛犘犻狀狊犺犲犾犾犳犻狊犺犳狅狉犻犿 狅狉狋犪狀犱犲狓狅狉狋
狆 狆
:
犘犪狉狋1犐狀犺犻犫犻狋犻狅狀犿犲狋犺狅犱狅犳犳犾狌狅狉犲狊犮犲狀犮犲 犺狅犺犪狋犪狊犲犪犮狋犻狏犻狋
狆 狆 狔
20080904发布 20090316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发 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
犛犖犜2131.1 2008
进出口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 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
1
1 范围
/ 的本部分规定了贝类中定量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荧光磷酸酶抑制检验方法。
SNT2131
本部分适用于双壳类贝肉、贝柱中的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的检验。
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 / 的本部分。
SNT2131
2.1
犇犛犘 犱犻犪狉狉犺犲犻犮狊犺犲犾犾犳犻狊犺 狅犻狊狅狀狋狅狓犻狀
狆
腹泻性贝类毒素。
2.2
犗犃 犗犽犪犱犪犻犮犪犮犻犱
大田软海绵酸。
2.3
犇犜犡狊
大田软海绵酸族衍生物。 ㅤㅤㅤㅤ行业标准
3 样品保存与制备
3.1 样品的保存
如实验室不能立即检验,应分别用标签注明来源、取样日期、品种及编号,装塑料袋密封。抽样后样
品应立即于-18℃以下冷冻保存。
3.2 样品的制备
用清水彻底洗净待检贝壳,打开贝壳,彻底清洗贝壳内部,除去内部污质,取出所有贝肉组织,用滤
纸尽量吸干贝肉组织的多余水分,待检贝肉组织不得少于 50g。
4 测定方法
4.1 方法提要
本方法的测定原理是大田软海绵酸( , )及其衍生物( )的毒性与它们抑制丝氨
OkadaicacidOA DTXs
酸和苏氨酸磷酸酶蛋白的活性直接相关,特别是 和 两种蛋白;在磷酸酶及其荧光酶作用物
PP1 PP2A
的微孔板实验中,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的浓度直接决定了磷酸酶水解荧光酶作用物的能力,水解后
荧光酶作用物产生荧光,然后通过荧光酶标仪读取荧光值,样品中毒素的浓度可以通过标准曲线计
算得出。
4.2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去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