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专题20形象鉴赏题(练习)(学生版+解析).docx

发布:2025-04-02约1.82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NUMPAGES

目录

TOC\o1-2\h\u模拟基础练 1

重难创新练 1

真题实战练 9

专题20形象鉴赏题(练习)

(2024·四川·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张旭①(节选)

李颀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

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②。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③。

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注]①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终生坎坷,穷愁潦倒。②太湖精:张旭生长于吴县,故时人称其为“太湖精”。相传他喝得酩酊大醉才开始作书,狂叫奔走,创作状态近于疯狂。③丹经:道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酒破题,足见酒在张旭一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B.“皓首”句,写出了张旭对书法艺术的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和竭尽终生献身于书法的痴狂。

C.“太湖精”这一称呼体现出友人之间的融洽无间,也含有对张旭出神入化书法的赞美。

D.“瞪目”二句从多角度详细描述了张旭酒后的状态,因穷困潦倒而愤世嫉俗,以致自己不知道醉与醒。

★(形象分析)2.张旭身上“豁达无所营”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请结合第5-10句简要分析。

(2024·山东·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③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②韦应物: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中唐著名诗人,本诗是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的作品。③世事茫茫:当时长安尚为叛军朱泚(cǐ)盘踞,皇帝逃难到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

3.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去年花里与友分别,今年花开两地,感慨油然而生。

B.颔联写诗人不仅心忧国事,还对自己的无所作为和前路茫茫感到忧心。

C.尾联闻友来访,殷切期盼,然而,友人却又迟迟未至,不免心生埋怨。

D.全诗起于思念,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情谊,感情真切动人。

★(形象分析)4.颈联两句甚受古人赞誉,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

(2024·温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主要写宴会宏大、繁荣的环境背景,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风萧萧兮夜漫漫”,用“兮”字和叠词“萧萧”“漫漫”,使节奏舒缓了下来。

B.诗歌七、八句运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故人”,形成了衔接流畅的音效,突显朋友多、情谊深。

C.诗歌九、十两句流露出作者面对时光流逝,不愿与朋友相互看着在贫贱中渐渐老去的伤感。

D.诗歌最后两句从人物神态着笔,不仅表现了诗人豪迈之气,也透露出盛唐的时代脉搏。

★(形象分析)6.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2024·浙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注]琅玕(lánggān):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果实如珍珠。裴回:徘徊。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点出了送别友人的时节和地点,照应题目,营造了离别的氛围。

B.诗人在黄鹤楼上举目眺望,看到空中有只黄鹤正向西方的帝王州展翅飞去。

C.面对友人远游,诗人留恋难舍却又遗憾无奈,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徘徊落泪。

D.这首诗移情于物,想象丰富,构思巧妙,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形象分析)8.请结合诗歌内容,解释“黄鹤”和“凤”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2024·福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小季之庐山①

李贺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②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注】①诗歌作于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官,家境窘迫,遂于洛阳寻找出路。时隔不久,他的弟弟也离开故乡前往庐山一带谋生。②石镜,即庐山山南石镜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