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旧集》辑录与雕印-公共图书馆研究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感旧集》辑录与雕印
周 园
西城区第一图书馆 北京 100035
[摘要]2014年3月,《渔洋山人感旧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依据清乾隆十七年雅雨堂刻本影印出版,上下两册,精装。此书辑者王士禛为清初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作大量诗文作品,著述等身,并首创“神韵派”,对诗坛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继钱谦益之后清初康熙朝文坛盟主。《感旧集》一书初创于康熙十二年(1673),是一部具有神韵理念的诗歌选集,朱彝尊为之作序,后于乾隆十七年(1752)由卢见曾整理刻印。本文以古籍版本考据为主线,以辑者王士禛、序者朱彝尊、刻者卢见曾为重点,着力以点带线地考据其成书和雕印历程。
[关键词] 感旧集 王士禛 朱彝尊 卢见曾
清乾隆刻本《感旧集》(又名《渔洋山人感旧集》)一函四册十六卷,为卢氏雅雨堂刻本,王士禛辑,卢见曾补传。此书纸墨精妍,雕刊精良,字体秀丽,润朗悦目。书高185毫米,广137毫米,版式疏俊。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双行,行三十二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书前附朱彝尊原序、王士禛自序、卢见曾序及感旧集补传凡例,书后附张元撰刻感旧集后序。“感旧集”之名为卢见曾刻本卷端所题,“渔洋山人感旧集”之名为其书名页所题。后人多称后者。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藏有此书乾隆刻本,卷轶精整,历经二百余载,仍触手如新,古意盎然,列为馆藏古本珍籍。2014年3月,雅雨堂本《渔洋山人感旧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由此引发笔者对其成书及刻印历程的考索。
《感旧集》是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辑撰,此集所收清初顺治、康熙两朝诗人共333位,诗作2572首,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其中不乏钱谦益、吴伟业等名人诗作。王士禛少时以诗闻名,论诗创“神韵说”,文以诗序、传志、题跋为多。王士禛一生著述颇丰,《感旧集》为其秉持神韵理念,精心辑撰的一部诗歌选集。全书不仅将“神韵”理念纵贯始终,彰显“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而且蕴含了王士禛感时怀旧之情,辑选诸多平生师友、故人之诗作。锺大源《读渔洋感旧集偶书》中云:“搜罗暨倡酬,盈箧富词翰。只字绝诋諆,片语亦珍玩。”张世进赞扬该集“谋付枣梨垂不朽,遗编赖有替人搜”,使得诗人得以借此流传后世。朱庭珍《筱园诗话》中也有对《感旧集》的评论:“元遗山所辑《中州集》意在备一代掌故,若诗则佳章寥寥,多无足观。国初若王阮亭所选之《感旧集》、陈其年之《箧衍集》皆同时人诗,虽去取未尽精当,而评隲平允,体例颇严,足成一家之书,可供採择也。”[]
1辑录缘起
《感旧集》初成于康熙十二年(1673)。是年,王士禛在家乡山东新城为母亲服丧期间,受长兄王士禄(号西樵,官考功员外郎)病逝的触发,感念故友非死则病,触情伤怀,遂辑《感旧集》以怀念故旧,感念旧友、旧事。王士禛《感旧集》卷八中王士禄卷后有文一篇,阐释了编选缘由:“先是士禛尝集同时名辈诗为《神韵集》,兄剧爱其书趣,便成之。未及卒业,兹感念存殁,别次平生师友之作为《感旧集》,而以《神韵集》所录旧本,割什三以附益之,因钞兄篇什次于后。昔代宗答王紤云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石室所藏,殁而不朽先兄生值。”[]
王士禛与王士禄弟兄一向孝顺,康熙十一年(1672)八月初一,王士禛的母亲太夫人不幸辞世。王士禛与长兄王士禄先后回乡,为母奔丧。《王考功年谱》记:“西樵闻讣绝而复苏,累日不食,杖而后起,亲知多为忧之。”“是年闰七月,以遵旨一并详察议奏事,都察院议,吏部堂上官各降一级,罚俸一年,郎官分别调用。西樵竟镌三级,时论冤之。”“九月,西樵奔丧抵里。寝食不离毡次,中夜哀号,枕席血渍,而体自此不康。”西樵因无故降级,而心情低落,又闻母亲病故,犹如晴天霹雳,伤心欲绝,身体大受影响。此时正遇王士禛在四川主持乡试。《渔洋山人自撰年谱》记:“十月,次内丘,闻太夫人讣,徒跣奔丧,抵里居庐服丧,与诸兄侍太公起居。”[]
康熙十三年(1674)王士禛辑《感旧集》八卷成书,撰有自序。序中言:“自考功云亡,倏及半载,恒欲编缀遗文,以报地下。呜咽摧藏,辄掩卷而止。一日读魏太子与元城令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谓百年已分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殆尽。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又读欧阳子所作张君墓表。叙述河南幕府旧游,以为自君之卒,师鲁死,且十余年,王顾者死亦六七十年,其与君同府而游者,盖八九死矣。其幸而在者,不死则病,且衰如予是也,枨触纡郁,不禁泣下沾襟也。”由此,王士禛触发曹丕《与吴质书》中“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的感喟,遂有辑《感旧集》之想,始有编箧中师友往来诗为《感旧集》之举。
2稿本问世
《感旧集》的刊行问世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由初成的稿本到八卷本,再到多年后卢见曾整理的十六卷本,从成书到刊印出版前后经历79年之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书稿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改和递补之中,另一方面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