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 基本原理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探针的制备 (一) DNA探针 1. cDNA探针 以 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产生的互补DNA链 2. 基因组DNA探针 为某一基因的全部或部分序列,或某一非编码序列 3.特点 400-500bp,易制备,不易降解,标记方法成熟 较短,17~50个bp,寡核苷酸合成仪合成; 与非靶序列有70%以上同源性或连续8个以上碱基序列互补,最好不用。 G:C 含量40%-60%; 探针内避免互补;避免同一碱基连续出现; 对靶序列的碱基差异分辨率高;可以区别一个碱基差异的靶序列。 三、探针的标记 为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的靶核酸分子杂交,有必要对探针加以标记,以便在结合部位获得可识别的信号。 1. 放射性同位素: 3H、32P、35S、125I 灵敏度高;本底低 半衰期短;对人体有害 检测:放射自显影 2. 非放射性同位素: 生物素、地高辛、荧光素 安全性好;灵敏度低; 检测:直接检测、间接检测 (二)标记方法 (二)标记方法 (二)标记方法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的类型 核酸分子杂交分类 液相杂交(soIution hyhridization) 固相杂交 DNA指纹(DNA finger-print)分析: DNA的提纯与纯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分离→分子杂交→指纹图的显示 假设一对夫妻,生了一男一女,又领养了一个女孩,妻子还带来与其前夫所生的女儿。这一家人的DNA指纹如图所示。由此可推断出:A和C是亲生儿女;B为妻子和其前夫所生;D为养女 和Southern blot不同在于: 靶核酸是RNA; RNA电泳时,凝胶中加入变性剂,防止 RNA分子形成二级结构; 电泳结束后直接转膜 应用:RNA病毒检测、基因表达检测(转录水平) 三、点杂交和狭缝杂交(dot/slot blot) 优点: 可定性定量检测靶序列的存在与否; 没有电泳和转移的过程,操作过程完成较快,便于杂交条件的摸索。 镰状细胞贫血: GAG(Glu)--GTG(Val)? bA probe ACTCCTGAGGAGAAGTCTGCC bS probe ACTCCTGTGGAGAAGTCTGCC? 将多种探针固定在同一膜上,与标记的受检DNA杂交,称为反向斑点印迹杂交。可一次性筛查出多种不同的序列。 probe 1 2 3 4? 四、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是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它是利用标记的已知核酸探针,在组织、细胞及染色体上检测特异的DNA或RNA序列的核酸杂交技术。 小 结 1. 杂交、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的概念。 2. 探针的标记方法。 3. 各种杂交方法的特点。 4. Southern印记杂交的基本过程。 *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主讲:金荣仲 一、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DNA的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与复性 1/2 1/2 melting temperature Tm 来源不同的两条单链核酸分子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异源双螺旋分子,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核酸分子杂交 杂交可分成: DNA/DNA RNA/RNA DNA/RNA 一段已知基因(DNA或RNA)核酸序列 用合适标记物予以标记,当作探针 与变性后的单链基因组DNA或RNA进行杂交 再用合适方法把标记物检测出来 可确定靶核苷酸序列是否存在、拷贝数等 诊断基因变异、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一、 探针(Probe) : 一段带有检测标记的与目的基因特异互补的已知核苷酸序列。 二、 探针的分类 二、 探针的分类 以DNA为模板转录生成的RNA。 具高杂交效率,但易于降解和标记方法 复杂。 (二) RNA探针 二、 探针的分类 (三) 寡核苷酸探针 ASO1 ASO2 Normal Hetero Homo 三、探针的标记 (一)标记物的选择 三、探针的标记 (一)标记物的选择 地高辛(Digoxin) 毛花洋地黄 1. 随机引物标记法 最常用的DNA探针标记方法 随机引物:6个核苷酸的片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