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工艺基础.ppt

发布:2015-09-16约9.2千字共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 7.? 薄膜蒸发 液体形成薄膜而蒸发时,具有极大的表面,热的传播快而均匀,没有液体静压的影响,能够较好地防止物料的过热现象,物料总的受热时间也有所缩短,而且能连续进行操作。 干燥 概念:干燥是使物质从固体或半固体状经除去存在的水分或它种溶剂,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过程。 目的:1.提高药物或药剂的稳定性,以利保 存与运输; 2.使药物或药剂有一定的规格标准; 3.便于进一步处理。 干燥 水分在干燥物料中的三种情况: 1. 表面水,容易汽化除去; 2. 毛细管中的水,由于毛细管壁的作用,较难除去; 3. 细胞内的水,要扩散到膜外才能除去。 由于后二种情况的存在,故干燥应缓慢进行 生物药物的常用干燥方法 (一)减压干燥,亦称真空干燥, 是在密闭容器中抽去空气后进行干燥的方法。 优点:温度较低,产品疏松,易碎,减少空气的影响。 效果:决定于真空度的大小、被干燥物的堆集厚度。 生物药物的常用干燥方法 (二)喷雾干燥 方法:将待干燥的物料先浓缩成一定浓度的液体,液体在与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使产品得到干燥。 优点:缩短受热时间,产品为粉状 生物药物的常用干燥方法 (三)冷冻干燥 方法:将需要干燥的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从冻结状态不经液态而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方法。 优点:1.避免药物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2.产品质地疏松; ???? 3.含水量低; 4.产品中的微粉物质少; 5.产品剂量准确,外观优良。 生物制药中分离、制备方法的特点 1.??生物材料组成复杂; 2.??含量极微: 3.???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 4.???分离几乎都在溶液中进行; 5.? 分离多采用温和的“多阶式”方式进行,即“逐级分离”。操作时间长,手续繁琐。 生物产品最后均一性的评估,要采用多种方法 生物制药中分离制备方法的基本原理 1.? 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2.??根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的差异 3.? 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 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 5.??根据配体特异性 分离纯化的基本程序和实验设计 1.分离纯化早期使用方法的选择 多采用萃取、沉淀、吸附等一些分辨力低的方法较为有利,这些方法负荷能力大,分离量多,兼有分离提纯和浓缩作用。 2.各种分离纯化方法的使用程序 交叉使用;要考虑到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3.分离后期的保护性措施 分离纯化方法步骤优劣的综合评价 考虑因素: 分辨能力、重现性、回收率 制备物均一性的鉴定 均一性:指所获得的制备物只有一种完全相同的成分,必须经过数种方法的验证才能肯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溶解度法、化学组成分析法、电泳法、免疫学方法、离心沉降分析法、色谱法、生物功能测定法、以及质谱法等。 洋地黄花(强心甙) 银杏 生物碱 黄酮 皂甙 丹宁 凝血酶、SOD、血红蛋白 凝血酶 Mn-SOD 血红蛋白的4级结构 鱼肝油  鱼肝油含有维生素A和D,可以防治佝偻病、干眼症和夜盲症,颇受家长欢迎。但是由于应用不当,超量服用鱼肝油而引起维生素A中毒。   鱼肝油中毒有以下常见表现:   颅内高压征:表现为头痛、呕吐、前囱隆起、骨缝裂开,酷似脑炎、脑膜炎。这是由维生素A作用于颅内脉络丛,使其分泌大量水分,一时来不及吸收,使颅内压力增高,压迫脑子,所以发生头痛、呕吐。   皮肤症状:皮肤瘙痒,手掌、足底脱皮,口角皲裂,还可有软组织压迫,但没有红热的现象。   肝脾肿大,有出血倾向。一碰皮肤即有淤斑,多见于慢性维生素A中毒病例。   臂痛、腿痛、骨胳疼痛、颈部、腰部骨样组织增生,表现为假性骨瘤。   毛发稀少、烦躁、易怒;发烧等。   确定鱼肝油中毒怎么办?   一旦确定为鱼肝油中毒,应马上停服鱼肝油,以免维生素A继续吸收。急性中毒,停药两天,输液及对症处理,症状就会消失;慢性中毒者停药1—2周后,头痛、呕吐、前囱隆起等症状也会迅速消失;但此时血内维生素A仍处于较高水平,必须停药6个月左右,否则会复发。在此期间即使食用鲨鱼或比目鱼肝也可引起中毒,均应避免摄食。  怎样正确服用鱼肝油呢?   一般市售浓缩剂鱼肝油每毫升含维生素A为5万单位,含维生素D5千单位,每毫升有30滴,那么每滴鱼肝油含维生素A的量为1670单位,维生素D为167单位,维生素A的生理需要量为2500—4000单位/每日,而维生素D的预防量是400—800单位/每日,相当于3—5滴鱼肝油。如果加大剂量服鱼肝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