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基本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实验基本知识第六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 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章 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动物 一、基本概念 (一)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 是指经过科学育种、繁殖、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生物医学实验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用的动物。 (二)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 ): 指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 二、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动物的特点 (一)实验动物的特点 实验动物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遗传学要求 2.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 3.应用要求 (二)实验用动物的特点 除实验动物外,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没有严格的人工控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动物实验很难有可比性和重复性。 (一)实验动物的特点 1.遗传学要求 必须是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即实验动物应是遗传限定,且经人工培育的动物。依其遗传纯合程度,可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strain)、突变系(Mutant strain)、系统杂交(Hybrid Colony)动物和封闭群(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动物四大类群。 遗传学要求 ⑴近交系(inbred strain) 指一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遗传学上血缘关系比较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这些个兄妹、母子和父女之间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称近交。由于其遗传基因的稳定性和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使其有利于基因研究及更容易成为模型动物为研究所用。 遗传学要求 ⑵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其既不以近交形式进行交配,也不引入外来血缘,在封闭条件下交配繁殖,从而保持了群体的一般遗传特征,又具有杂合性,称封闭群。由于其遗传特征稳定、易于大量繁殖所以现在实际应用的实验动物基本上取代了近交系(如昆明鼠、Wistar大鼠、SD大鼠、大耳白兔、青紫兰兔等)。 遗传学要求 ⑶系统杂交动物(hybrid colony) 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系动物之间交配而生的后代叫杂交群。其克服了纯系动物因近交繁殖所引起的近交衰退,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如干细胞研究、移植免疫的研究、细胞动力学的研究、单克隆抗体研究等)。 遗传学要求 ⑷基因突变动物 ( Gene Mutation Animal) 指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种特殊性状表型的动物。所以,研究遗传学、医学特别是人类遗传疾病模型方面,突变系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小鼠肥胖症和糖尿病、肌肉营养障碍等)。 (一)实验动物的特点 2.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 在实验动物繁育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控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目前,我国将对其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 )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后者包括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GN)。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 ⑴普通动物 ( Conventional Animal) 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畜共患疾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一级)。主要用于预实验或实验教学。 ⑵清洁动物 (Clean Animal) 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称清洁动物(二级)。仅适合初期或部分科研。 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要求 ⑶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 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病原体的存在(三级)。 ⑷无菌动物 ( Germ Free Animal) 指不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其可用于微生物学、免疫学、放射医学、营养代谢、老年病等研究。 (一)实验动物的特点 3.应用要求 实验动物主要是应用于科学实验。生命科学研究及其相关的试验,要求实验动物对实验因素敏感性强,反应高度一致,使实验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可比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三、实验动物的作用与意义 (一)是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备的条件,其基本操作是生物医学研究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科研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