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属学基本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金属学基础知识 引言: 反应堆材料要求高强度、塑韧性、热强性和抗蚀性等。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性能,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宏观性能:组织结构、成分和工艺的综合表现。 成分和工艺 组织结构 材料性能 金属学:研究材料性能与其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微观组织之间关系和变化规律。 晶体的结构层次:原子、晶胞、晶格、晶粒、相、组织。 2.1 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本质区别为: ☆构成晶体的原子、分子或原子集团在空间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规则排列的,因而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且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绝大多数的工程材料,如金属及其合金、陶瓷等,天然的岩石、矿物都是晶体。 ☆非晶体中的质点是无规排列的,如多数的玻璃和聚合物。 基本概念: 1)阵点或结点:由晶体中原子抽象而成的几何点。 2)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规则排列构成空间点阵。 3)晶格:用一系列平行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构成空间的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基本单元,一般取最小平行六面体。 4)晶粒:排列位向相同的无数个晶胞的聚合体称为晶粒。 纯金属通常是由许多取向不同的晶粒组成的, 故称为多晶体。 5)晶界:多晶体中晶粒之间边界称为晶界。 纯铁的金属结构与组织 2.2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实际金属结构因金属在凝固、形变、再结晶或同素异型变时,会使原子排列的规律性,在局部区域遭受破坏,从而产生晶格缺陷。 实际晶粒是由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不大的微晶块相互镶嵌而成。亚结构 、亚晶 、亚晶界 所以,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尽管从整体上看,原子排列仍保持着它固有的规律性,但在局部微区,存在有各式各样的晶体缺陷,(位错、孪晶和堆垛层错)。 2.3 金属中的晶体缺陷 2.31 点缺陷 产生原因:具有足够高能量的原子有可能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脱离正常的结点位置,移到晶体表面、界面或点阵间隙位置上,在原来的结点位置留下空位。高能粒子(如快中子)的辐照也会使金属晶体内产生空位和间隙原子,获得巨大能量的原子甚至可再促使其它原子脱位。 点缺陷有空位,间隙原子和溶质原子等。 Schottky缺陷:当离开结点的原子,若移到金属表面消失掉了,则留下空位,称为Schottky缺陷。 Frank缺陷:若此离位原子移到晶格间的空隙处,称此为 “间隙原子”,它所留下的空位称为Frank缺陷,或合称为Frank缺陷对。 对合金而言,溶质的加入也会产生缺陷, 包括间隙型和置换型 空位、间隙原子附近产生晶格畸变,相伴产生应力场,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加,从而提高强度。 点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点缺陷对晶体的一些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如使电阻升高、氧化加速、材料硬化等。 2.32 线缺陷 线缺陷 在一维方向有较大尺度,而在另外二维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缺陷是线缺陷。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个部分发生了原子的错排,这种缺陷的基本形式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柏氏矢量与刃位错 柏格斯 1939年 利用柏氏回路定义位错 任意原子(M)出发环绕位错回路 终点到起点连线---闭合----柏氏矢量b 刃位错的特征:柏氏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 位错结构 2.33 面缺陷 晶界、相界、孪晶界、亚晶界和堆垛层错等缺陷的尺寸都是二维的,所以是晶体中面缺陷的实例。 1.晶界 相邻晶粒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界面,厚度约2~10个原子间距的过渡层。易容纳位错和点缺陷 2. 相界 具有不同性质的相或不同晶胞结构的晶体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相界分为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三种。 共格为相界面上的原子为相邻两相晶格所共有。 3. 孪晶界 当两个晶体的位向以一个公共晶界面呈镜面对称关系时称为孪晶界,(原子位于两个晶体点阵:共格孪晶界) ,但也有孪晶界不与晶界面相重合的情况,称此为非共格孪晶界。 由于产生孪晶的临界分切应力比产生滑移的临界非切应力大得多,所以只有在滑移很难进行时,晶体才发生孪晶变形. ( fcc 滑移面多,一般无孪晶,无低温脆性) 4. 堆垛层错 晶体中原子排列既然是周期的、有规律的,因此由晶格原子组成的晶面,彼此之间必然也是按一定顺序呈周期排列;但由于空位扩散和位错环的崩塌等,往往使晶面堆垛顺序发生混乱。所以当晶面次序发生了错排,称此现象为堆垛层错. 2.4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由于晶体原子排列是周期的、对称的、所以可用晶面和晶向指数表征所有晶面和晶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