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运用“人格发展理论”解读米兰达叛逆性格的形成.pdf

发布:2015-09-20约15.06万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的“米兰达系列小说”描写了少 女米兰达在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南方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敏感、独立、叛逆 的女性形象。本文运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追溯了女主人公米兰达在 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各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她的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叛逆性 格形成的影响。由于黑人保姆对社会秩序的不满、父亲的不可信赖以及祖母的坚 强意志,米兰达在婴儿期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意志力以及对周围人和世界的基 本不信任感,随着她步入游戏年龄和学龄期,南方的旧传统道德观念通过家庭教 育的灌输,使她从小体会到旧秩序的刻板和残酷。而旧南方的解体、家道的败落 愈发加剧了旧秩序与现实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激发了女主人公的不信任感和自 主性,使她对美化旧南方的家族传说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继而摈弃以祖母为中心 的世界观,开始冲出家族的束缚寻求新的自我。米兰达在青年期的私奔促使她与 家族决裂,成为一个反叛旧秩序的斗士。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状况 使她意识到只有与现实达成一定妥协才能实现自己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崇高理想。 米兰达成长为一个与一切压迫势力作斗争的反叛者的过程正是埃里克森所指出 的一个自我不断整合生理、社会等因素、使其转化为人格发展动力的过程。 关键词 波特 “米兰达系列故事” 米兰达同一性 反叛性格 Abstract Anne Americanshortfiction Katherine Porter(1890一a9s0),the the at inthenineMirandastoriesAmencansouthernMiranda girl up Gay’Sgrowing the thesis theendof nineteenth Erikson’S theory,this century.Byadopting identity the ofMiranda’Sfromher toher adulthood analysesdevelopment ego infancyyoung and the ofthe contexttheformationofherrebellious examinesinfluencessocial upon her character.hlher caretakers childhood,Miranda’S strongwillpOWer primary shaped and basicsenses and thenshereceivedfromher her ofmistrust autononly,and family an about arestrictive ofherconductan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