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金属学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金属材料工程实验指导书
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实验中心
金属材料工程实验室
2005年6月
目录
实验一 金相样品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显露 3
实验二 金属铸锭组织 7
实验三 金属的变形与再结晶 10
实验四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2
实验五 碳钢热处理操作、硬度测定及组织观察 21
实验六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金相鉴定 39
实验七 合金钢及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44
实验八 铸铁的显微组织及碳钢中常见的显微缺陷 50
实验九 定量金相 56
实验十 晶粒度的测定 59
实验十一 退火温度对冷轧钢板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63
实验一 金相样品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显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
2、熟悉显微组织的显露方法。
利用金相显微镜来研究金属和合金的组织的方法叫显微分析法。它可以解决金属组织方面的很多问题,如非金属夹杂物,金属与合金的组织,晶粒的大小和形状,偏析、裂纹以及热处理操作是否合理等。
金相样品是用来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研究的试样,所以对金相样品的观察面光洁度要求较高,要求达到镜面一样光亮,无一点划痕。
二、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
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包括:取样、磨光、抛光、腐蚀以及观察等步骤。
1、取样 金相样品的取样部位对金相分析较为重要。取样的部位及观察面的选择应根据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加工工艺及分析研究的目的来确定,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以达到研究金属或合金的目的。
例如:对于铸造合金,考虑到组织的不均匀性,样品应从表层到中心的各典型部位截取,研究零件的失效原因时,应在失效部位和完好的部位分别取样,以便对比分析;对于轧材,研究表层缺陷,如夹杂物分布时,应横向取样,研究夹杂物类型、形状,材料的变形程度,晶粒拉长程度,带状组织时,应横向取样;研究热处理件时,因组织较为均匀可随意取样;对于表面处理的零件,样品主要取自表面层。
取样时应保证试样观察面不发生组织变化。软材料取样用锯、车、刨等方法截取;硬质材料可用金刚砂轮片切割;硬脆材料可用锤击取样。必须用电、气焊切割时,应防止过热和过烧。切口应距试样面50~100㎜。试样的大小应以手拿操作方便及便于观察即可。样品的形状一般大小如图1-1所示。
图1-1 试样的尺寸
形状不规则或太小的(细丝和薄片)试样,为了便于制备,应将样品用试样夹夹住或用低熔点金属、电木粉或环氧树脂镶嵌成尺寸适合手握的试样。如图1-2所示。
2、磨光 磨光分人工磨光和机械磨光两种方法。
2.1人工磨光:截取的试样表面凹凸不平,首先用40—60目的砂轮进行初次整平(或用钢锉锉平),称为粗磨,粗磨时要防止样品过热,引起组织变化,常用水冷却;为防止在细磨中刮坏砂纸,应将样品的棱角倒掉(表面热处理试样除外)。
细磨在粒度不同的水砂纸和金相砂纸上按由粗到细的顺序进行(常用的水砂纸为200—400#越大粒度越细);金相砂纸为(1#—5#)。磨制时要注意:每换一号砂纸,样品要掉转90o(也就是与上一号砂纸的磨痕方向相垂直),将上一号砂纸的磨痕全部磨掉后,再更换更细一号砂纸。
注意事项:磨样时要把砂纸垫平,用力要均匀,方向要一致,防止来回磨和左右磨,以便观察上一道砂纸的磨痕是否完全被磨掉。
磨软材料时,可在砂纸上涂一层润滑油,如机油、煤油、甘油、肥皂水等,以免砂粒嵌入样品表面。
图1-2 试样的镶嵌
2.2机械磨光:磨削过程与人工磨光过程相同,机械磨光是将粒度不同的水砂纸贴在预磨机的转盘上,磨光时对样品的压力不可过大,并及时加水冷却。同样每换一号砂纸时将样品用水洗净,以防粗砂粒被带到下一道砂纸上。
3、抛光 抛光是磨光的继续,使磨光表面更加光亮平滑,获得象镜面一样光亮的观察面。抛光可以采用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化学和机械抛光等方法,使用最广泛的是机械抛光,
3.1机械抛光:样品经砂纸磨制后要用水冲洗干净,防止砂粒或金属屑带入抛光盘中,抛光是在抛光机上进行的,分为粗抛光和细抛光两道工序。
试样磨好用水冲洗后首先进行粗抛光,在抛光盘上放置帆布或呢子,在帆布或呢子上撒抛光剂(2%的AI2O3或Cr2O3的水悬浊液)。抛光机由一个电机带动抛光盘逆时针转动,试样磨面均匀平整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随着抛光盘不停的旋转(抛光液中的AI2O3或Cr2O3起砂粒磨削样品的作用,水起冷却作用)。样品不停的被磨削直到原来砂纸的磨痕全部被抛掉为止。
粗抛光完成后进行细抛光,抛光剂为水,细抛光过程同粗抛光,直到样品表面象镜面一样光亮为止。
注意事项:抛光时要不间断地向抛光盘上撒抛光剂,头一定要抬起来,身子站直,手要握稳试样,防止抛光过程中试样飞出发生意外。
3.2电解抛光:对于软金属和容易发生加工硬化的合金,特别是有易剥落的夹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