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回风立井作业规程3.doc

发布:2017-06-14约2.83万字共4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省煤销集团 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井巷工程 回风立井 施 工 作 业 规 程 大同矿山建设工程总公司水磨湾项目部 2011年9月15日 编制概况 工程概况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龙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批准开采批准开采18、19、22、25号煤层,井田面积km2,矿井能力0万t/a 1、井筒名称:水磨湾煤业公司回风立井开拓工程 2、用途:担负水磨湾煤矿生产期间全矿井的回风任务,兼作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3、设计长度:设计垂深232.5米,和18-19#及22#煤层联通。 4、工程量:回风立井井筒垂深232.5米,安全出口16.083米,风硐5.6米,两个壁座2.85米,两个马头门28米,合计285.033米。 5、坡度:90° 6、服务年限:同矿井服务年限 7、开竣工时间:2011年10月开工至2012年5月完工。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 本工程依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回风立井井筒平、剖、断面图及材料消耗表》,《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回风立井梯子间、材料消耗表》。 2、 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3、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煤矿井巷工程验收规范 第二章 井巷工程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地面位置:回风立井布置于水磨湾副井工业场地北部100.0米处,为新建井筒,井口坐标(80系)X=4410228.837、Y270、Z=+1345.000、α(倾)=90°、β(方)=270°00′00″,井筒净直径5.00m,净断面19.63㎡,井筒落底于22#煤层。(实际施工时以实测坐标为准)。 2、相邻巷道位置:回风立井掘进时,要穿过18-19#煤层,穿过18—19#煤层时必须进行探水,以防打到采空区发生事故。 第二节 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1、煤层赋存特征 煤层 名称 煤层厚度 最小-最大 平均 层间距 最小-最大 平均 岩 性 含矸层数 煤层结构 可采 性 稳定性 顶板 底板 18-19 9.80-16.44 12.58 23.83-38.16 29.09 炭质泥岩中砂岩 高岭质泥岩砂质泥岩 4-14层 极复杂 全井田 稳定 22-1 3.79-6.78 4.76 中砂岩 粗砂岩 铝土质泥岩 粉砂岩 3-9层 极复杂 井田局部 稳定 0.00-4.70 2.19 22 3.45-7.90 4.06 粉砂岩 粉砂岩 0-5层 复杂 全井田 稳定 17.55-24.55 21.39 25 3.55-7.07 5.70 铝土质泥岩 粉砂岩 0-4层 复杂 全井田 稳定 2、构造 m) 性质 位置 延深长度(m)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F1 N85°W N 80° 10 正断层 井田南部 2760 F2 N56°W N 75° 5-15 正断层 井田北部 2670 F3 N14°W SW 80° 5 正断层 井田西南部 690 F4 N5°W E 80° 6 正断层 井田中部 560 F5 N5°W W 80° 8 正断层 井田中部 400 回风立井中施工所要穿过的岩层: 表土黄色亚粘土,下部为浅红色的亚粘土,厚度0-23.33米,之下基岩以紫色砂质泥岩为主,上部多为紫红色的砂质泥岩,中粗砂岩,下部以中粗砂岩为主,夹有粉砂岩、砂质泥岩、色相呈黄色、紫色、杂色易于识别,底部为一层黄绿色厚层状砂砾岩,平均厚度4.18米,此段厚度平均105米。 18-19号煤层顶板: 直接顶:多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平均厚度4.72米。 老顶为: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中细砂岩组成,平均厚度37米。 底板岩性: 多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细砂岩。中下部岩性变粗,多为灰白色中粗砂岩、砂砾岩、该地层东南变溥,中部局部有21号煤层,但大部分尖灭。 22ˉ1煤层顶板: 上部多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细砂岩,中下部岩性变粗多为灰白色中粗砂岩、砂砾岩,该地层东南变薄。中部局部有21号煤层但大部分尖灭,平均厚度29米。 22号煤层底板岩性: 上部多为深灰色粉细砂岩、砂质泥岩,中部为厚层状灰白色、中粗砂岩,底部多含一层铝土著人岩及泥灰岩,该地层变化大,平均厚度21.39米(详见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 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钻孔揭露,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为本区主要含水层,奥灰水位标高在1187.50-1195.00之间,高于所有煤层底板标高。回风立井井口设计标高1345.000米,落底标高+1112.500m,在掘进中需加强探放水工作,做好井筒防水工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