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第五章2012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 产业内双向投资的原因 发达国家科技水平相近 产业内的国际贸易 2、产业内双向投资理论 (1)发达国家之间科技水平相近,都拥有研究与开发的实力。在一个产业中没有一个企业拥有独占的所有权特定优势,而是几个公司拥有几乎相近或相同的所有权优势。因此没有一家跨国公司对产业具有独占性的控制能力,而是由几家跨国公司同时享有某种类型的优势,产品特定优势或公司特定优势。邓宁还指出,产业内双向投资还可取得由于多种联系和多阶段生产而形成的规模经济的利益。 (2)产业内的国际贸易。一般来说,相近的国民收入形成相近的需求结构。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之间尤为突出。由于对异质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自然而然地形成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国际贸易倾向,这些贸易一旦受到其他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限制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就会替代产业内贸易而出现。 3、竞争优势理论 需求状况·市场的大小·消费者的精明程度·传播媒介对产品进行宣传 因素状况·自然资源·教育和技术·熟练程度·工资率 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在一个行业内公司的数目·竞争的激烈性·政府所有还是私人所有 相关的支持性产业·供应商群的存在 3、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主要观点 (1)竞争越激烈,越有可能带来动力和成功。一国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战胜对手,国内需要有激烈的竞争。竞争的好处是,一方面促使企业向海外发展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创造了条件。 (2)现代工业史的经历不是富足,而是创造富足;不是享受优势,而是克服劣势。 波特的理论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他的关于竞争优势的菱形动态模式,指出了国际投资应“先内后外”的顺序,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 该理论不足之处在于,该理论是基于对日本企业状况研究得出的,对其他国家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直接诱发要素 劳动力 资本 技术 管理 信息 4、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间接诱发要素 投资国政府 东道国 世界性 政策和法规 政局稳定 与东道国的协议 投资硬环境 投资软环境 与投资国的协议 全球化与集团化 科技革命 利率及汇率 战争、灾害 国际协议及法规 4、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主要理论观点 对外直接投资就是建立在直接诱发要素及间接诱发要素的组合之上。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直接诱发因素在起作用,这与它们拥有这种要素的优势有关,如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 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非投资)诱发因素在起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间接(非投资)诱发因素在当代对外直接投资中已起着重要作用。 五、几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比较 垄断优势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论 产品周期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适用范围 美国 发达国、发展中国家 战后初期发达国家 日本 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 静动结合 宏观角度 宏观经济学 决定因素 垄断优势 资金、技术、劳动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转让标准化技术 比较利益 局限性 美国垄断资本 利润最大化 特定国家、特定时期 利润最大化 合理因素 技术优势 适用范围较广 择优选择技术 边际产业 第二节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按所涉及学科分类 证券投资理论 政治经济学原理 金融学原理 投资学原理 按所涉及学科分类 政治经济学原理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规律理论 资本过剩理论 按所涉及学科分类 金融学理论 资产选择理论的出发点 资产选择理论 按所涉及学科分类 投资学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套利定价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论 期权定价理论 证券投资理论 证券投资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套利定价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论 一、资产组合理论 1959年美国投资学家马克维兹提出的理论。它是研究企业进行投资选择问题的理论。 他认为,不能把预期收益最大化作为资产分析的唯一标准,而需要把资本的预期收益和风险结合起来考虑。一般地说,证券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即证券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所以投资者可同时操纵若干种有价证券并不时地变换。 虽然通过对证券的正确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但风险的减少一般又意味着预期收益的下降,关键在于选择那些风险相对小,收益相对大的资产,形成若干组有效的证券组合,投资者可选择其中的一组。选择的标准是:当平均收益率相同时,选择风险最小;当风险一定时,选平均收益率最高的。 一、资产组合理论 假定某项投资有两种可能的收益率,即10%和30%,这两种收益率实现的机会各为50%,则其平均收益率为20%;另一项投资也有两种可能的收益率,分别为15%和25%,实现的机会各占50%,平均收益率也是20%。比较而言,进行第二种投资的风险要大于第一种投资。可是在某些时候第一种投资实际收益率可能下降,而第二种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上升,那么进行第一种投资就不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