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局年度价格工作要点_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价局年度价格工作要点 XX年,贵阳市价格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围绕“四个突破”,把握“三个关系”,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主题,以转变职能深化改革为抓手,着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加强民生价格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提高价格服务水平,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一、稳控价格,着力破解农副产品热点难题 1.建设保供基地。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引导作用,围绕服务城市需求,扶持一批综合生产能力强、规模技术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本地企业,加快建设本地保供稳价基地。力争3-5年保供基地年生产供应贵阳市场量达到:商品猪130万头,商品肉鸡2200万羽,鲜鸡蛋2万吨,本地上市蔬菜70万吨,鲜牛奶50万份。继续扩大铜仁、黔南等省内异地淡季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农副产品供给能力。 2.完善调运储备。加强与相关市(地、州)及省外货源地的产销衔接,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加大采购力度,进一步夯实我市重要农副产品的保供基础。做好粮食储备,确保“百价之基”的粮食价格稳定。继续引进大型粮油企业,进一步扩大粮油的商业库存,并把握粮油储备轮换节奏和时机,加大粮油备货量和市场投放量。积极扶持蔬菜、生猪及屠宰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冷链物流和“活储”体系,确保紧急情况下重要农副产品不断档、不脱销。 3.降低流通费用。加快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以及蔬菜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对接,着力打破“最后一公里”障碍,切实降低流通费用;鼓励社区菜市场、大型超市开辟鲜活农产品直供区域,推动在人口集中区多点布局和规范设立周末菜市场、流动蔬菜大篷车及早、晚市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加大流通环节政策优惠扶持力度,按居民用水用电价格给予优惠,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适当对有关税费进行减免。 4.优化流通布局。统筹制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场、生鲜超市和平价商店等鲜活农副产品网点发展规划,完善各类农副产品销售市场配套。借鉴经验、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回购、参股或整体租赁等,加快农贸市场公益性进程,完善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破解农副产品流通难题。 5.完善调控机制。继续完善《贵阳市食品保供稳价工作方案》,强化执行、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真正把平抑农副产品价格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快农副产品价格调控载体整合,推动建立基于价格稳控初衷的统筹管理。继续巩固和规范平价商店建设、经营、管理,逐步扩大各类平价销售载体覆盖范围,丰富物价调控载体。完善农副产品价格调控长效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形成各方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改革,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 6.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服务“蓝天守卫计划”、水环境保护等生态工程,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完善水、气、林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 7.完善城市公共事业服务价格机制。优化职能转变,健全市场体系,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规划的条件下投资经营城市供水、垃圾、污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继续完善教育、医疗、停车等收费政策,推动建立有利于丰富公共产品供应的充分竞争市场。 8.创新差别价格政策体系。以服务“四个突破”,促进经济“快、转、高”发展为核心,抢抓中央、省价格管理权限调整契机,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差别价格政策体系,引导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更好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三、转变职能,提升价格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9.加快职能转变。妥善梳理好“放得开”与“管得好”的关系,积极创新价格监管手段,突出建立价格调控行政引导约束机制的作用,进一步规范由市场调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加快推动工作中心由审批价格向事前服务和事后监管转移,加强成本调查监审、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把价格工作的重心迅速跟进到服务市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上来。 10.优化价格决策。转变定价模式,由主要依据成本定价转为“模拟市场”定价或更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支持听证会参加人开展深入调查,充分吸收听证会参加人意见,在更大范围内公开定价听证方案和成本监审结论。严格执行重大价格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制度。 11.创新服务载体。扎实推进“三进三服务”活动,扩大价格服务体系覆盖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立足“贵阳特色”加快“金价工程”二期项目建设,优化“价比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