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概述幼儿园美术教学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最佳视觉面 《拣东西》 男 5岁9个月 4、主观的远近、大小 《马路上》 你能看出这幅画小朋友是从那边开始画的吗? 5、基准线 6、想象力丰富 《鱼肚里的海世界》 男 5岁 7、视点混合 《大金鱼吐泡泡和池塘边的大树》 男 5岁1个月 8、生动 《洗澡真快乐》6岁 五、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 1、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2、有其独特的视觉样式和审美效果 启示:我们的教育是在珍惜和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推进和促进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这世界上的一切。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相反,美国的教育者开始就是刺激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美国教育者的长处是给儿童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力……中国教育者的长处是在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一种基本技能,但到一定水准后,他们就没有能力和愿望来做创新的事情。” ——《美国艺术的指导思想》 美术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最好的儿童画是发自儿童本心的绘画,是顺其自然、天机自发的画,是潇洒自由、没有任何条条框框的画。美术创作是快乐而自由的 通过涂涂画画来提高孩子的审美素质、审美心理和开发潜在智力。 美术活动发展幼儿的多种感官能力 手的控制能力——大、小肌肉的发育 ——握笔需要用小肌肉——胳膊上下左右来回活动又需要用大肌肉。 大肌肉活动——头、躯干、胳膊、腿——适合画大画、地面画、站着画。 小肌肉活动——手指、手和手臂的肌肉——撕纸、剪纸、贴画、手指涂画。 幼儿的视觉能力——观察的能力——突出特征和细节结构——区别分辨的能力,让儿童的眼睛能敏锐地区别异同。 孩子们的观察经常是一种全方位的体验,不仅用眼,还要有其他感官配合,如摸、闻、舔、身体接触,这是幼儿观察的特点。 活动过程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胆大心细、耐心、恒心、好奇心…… 当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艺术教育是模仿教育。 误区二:认为艺术教育是技能教育。 误区三:认为艺术教育只需教授幼儿“皮毛”,无须深入研究。 《空中大战》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集体创作 思考:下面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 相扑(7岁)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涂鸦期(1.5岁—3.5岁) 有控制涂鸦 未控制涂鸦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圆形涂鸦 命题涂鸦 (2.5岁左右) (涂鸦过程伴随故事) 爸爸和妈妈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启示: 1、重视涂鸦,不加以制止,创造条件; 2、发挥适当作用——鼓励、倾听、尊重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二、象征阶段(3.5岁—5岁) 1、造型特点: 典型代表“蝌蚪人” 第一节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2、色彩特点:能辨认红黄蓝绿主要色相;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自由涂抹;涂色杂乱; 3、构图特点:罗列形象,无刻意安排 幼儿园美术教育 教科院 高娃 猜猜幼儿画了什么? 探讨对学前儿童绘画的了解 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你认为孩子喜欢画什么? 你认为孩子喜欢怎样画画? 游戏时间——图画猜想 规则: 需要16个人,分成4组,每4个人一组。 每组一个人负责猜,另外3人负责画。每组由第一个画的人抽出组里要表达的词语。每个人的绘画时间是10秒钟。 (不可以写字表达) 广义:0-6、7岁 “这是盘子,这是豆子” “你画的是年糕吗?不是啊,我画的是屁股!”(3岁) 儿童画中人物肖像的发展过程 幼儿感知世界的方式:想象、幻想、直觉、灵感、猜测。 (二)本质: 1、是儿童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一种表现 3、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4、是其个性表现的途径 是儿童记录生活和表达观念、情感与需要的一种手段 号外号外: 在儿童时代里,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渗透的—自我与外界、梦与清醒、现实与幻想、昨日与明日、概念与迹象、思想与感觉。 二、学前儿童美术活动过程的特点 凭印象画画的4岁儿童 1、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 2、是一个不断构建和生成的过程 3、是一个通过模仿不断学习的过程 4、是一个不断对话、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儿童美术活动的分类 1.从种类:绘画、手工、美术欣赏。 2.从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 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水墨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