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培训_图文.ppt

发布:2016-12-13约5.24千字共6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012年指南及标准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 二、医院感染定义、防控、监测 * */66 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技术指南 2011年1月 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 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 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 酶(ESBLs)的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CRE)如产NDM-1和产KPC的细菌、耐碳青霉 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 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艰难梭菌(CD) 等。 *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 * */66 痰 污染环境 排泄物 皮屑 飞沫 定植者 接触传播 易感者 工作人员的手 污染的设备 * 病人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A B C 潜伏期 潜伏期 医 院 * 诊断标准说明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 诊断标准说明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 *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 诊疗护理器具引起的传播 医务人员的诊疗活动(手卫生、清洁操作、无菌操作) 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的应用 清洁的手、清洁的环境、清洁的器械、清洁的操作 * 医院感染监测对象 与医院相关的人群: 门急诊病人、住院病人 医务人员 陪护家属、探视者 * (二)控制 控制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灭菌、手卫生、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 (二)控制 控制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 2009年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指针 手卫生方法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 2.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 医务人员手卫生 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2)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 洗手 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     * 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 医务人员手卫生 认识上的误区: 1、“手上无明显污迹,即是清洁不需洗手” 2、“未接触病人明显污染部位(如伤口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即:手未被污染,不需洗手” 3、“接触同一病人不需洗手” 4、“不接触病人非完整皮肤或粘膜不需洗手” 5、“带手套操作不需要洗手” 手卫生的5个时刻(二前三后) 接触病人、 安装氧气面罩 查体:叩诊、听诊、量血压 口腔护理 穿刺注射 气管插管 准备无菌器械 接触黏膜后 穿刺后 置入侵入性设备后 拔除导管后 移除尿布、敷料后 帮病人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