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培训.ppt

发布:2025-01-12约8.5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特点:1体现了消毒领域的新进展。2关注了清洁并增加了相关的术语个定义理念:先清洗、后消毒,能物理灭菌的、不用化学消毒方法3与新标准如手卫生、隔离、CSSD有关标准一致4明确了消毒产品、卫生用品的概念*《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特点引用了斯伯尔丁分类法高、中、低度危险性物品强化了规范管理要求清洗和清洁的作用收到了空前的重视。消毒与灭菌一直受关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特点特殊污染与国际接轨皮肤与粘膜消毒强调时间关注环境卫生,强调清洁与消毒地面和物表的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消毒剂)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术语和定义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表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01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0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03—接触完整的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04—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消规》第11章的规定。05—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管理要求*《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等先清洗、再消毒灭菌。—被阮病毒等污染的诊疗器械等,应遵循本规范第11章的要求。—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风险的高低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外来医疗器械灭菌: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可遵循其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等,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或低温甲醛蒸汽体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之一:*《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病原菌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重点部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