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学导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商品学导论
商 品学
学 习 目标
了解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商品的概念和商品的二重性
理解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明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
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1. 自然经济(Natural Economy ):
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直接消费而进
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态。
2. 商品经济(Commodity Economy ):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态。
三次社会大分工
1.农业部落和游牧部落从狩猎、采集者中的分离
•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犁耕农业取代锄耕农业。
• 生产的专门化不仅增加了各自的剩余产品,而且扩大了
各种生产者之间产品的差异,于是产品交换日益频繁。
• 农牧业的分工,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次社会大分工
2. 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
• 农业规模扩大,导致经营种类的增多。各种手工操
作活动逐渐增多,操作者经验日益丰富,制作技术
不断改进。
• 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促使商品
经济的产生。
三次社会大分工
3. 商人阶层的产生
• 交换不断发展扩大,促使商品生产出现和发展,又反过
来进一步促进交换的发展。
• 交换规模扩大,品种增多,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
的产品交换越来越不便利,于是专事交换的中间人——
商人应运而生。
一、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1. 萌芽阶段
公元1175年,叙利亚人,阿里·阿德·迪米斯基
《商业之美》——
“关于优质商品和劣质商品的鉴别方法及对商品
骗子伪货的识别指南”
一、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1. 萌芽阶段
16世纪中叶
意大利, 《生药学》——药物商品学
日本,直漱道三, 《宜禁本草》——药物商品学
法国,沙瓦利, 《完美商人》——纤维制品商品学
一、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2. 创立发展阶段
1780年,德国人 约翰·贝克曼
在德国哥丁堡大学首次开设商品学课程;
1793—1800年,出版 《商品学导论》
第一卷:商品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技术;
第二卷:商品的分类、性能、用途、产地、质量、
价格、检验、鉴定及主要市场和商品包装等;
一、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2. 创立发展阶段
• 俄国于1831在莫斯科商学院开设商品学课程;
• 英国于1910—1930年期间,出版70余种商品知识
书籍;
• 日本于1892年,首次出版由日本人户田翠香编著的
《日本商品学》 ,并规定为学校教材;
• 美国于1936年出现了商品研究机构。
一、国外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2. 创立发展阶段
1976年,国际商品学学会成立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
会刊— 《商品论坛—科学与实践》
• Internationale Gesellschaft für Warenwissenschaft
und Technologie
•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mmod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我国商品学的发展概况
1. 萌芽阶段
公元780年,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 《茶经》
全书三卷十篇七千余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