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于桂红.doc

发布:2018-01-27约2.3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于桂红 于桂红(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327-02 【摘要】 目的 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本病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用免疫抑制剂,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本病女性多见,约占90%,多为育龄妇女。起病可为暴发性、急性或隐匿性,早期可仅侵犯单一器官,也可多个系统同时受累。多数患者呈缓解与发作交替过程,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1.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1.1遗传 SLE患者的近亲发病率可高达约13%;据统计异卵孪生的发病率为3%,同卵孪生则约为40%;本病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种中有差异,SLE易感基因在患者中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说明遗传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1.2性激素 大部分SLE患者是育龄妇女。在人类无论是男性或女性SLE患者,体内的雌酮羟基化产物皆增高,且妊娠可诱发本病,与妊娠期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由此可见性激素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1.3环境因素 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有紫外线、日光、食物成分(如苜蓿芽)、某些药物(如青霉胺、肼苯达嗪、氯丙嗪、异烟肼等),以上因素可诱发本病。 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可能是具有遗传素质者,在环境因素或(和)性激素的影响下,促发了异常的免疫应答,持续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体,引起组织损伤。SLE的免疫应答异常以T和B淋巴细胞高度的活化和功能异常最为突出。T辅助淋巴细胞的功能亢进促使了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化,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尤以抗核抗体(ANA)为重要。ANA对SLE的发病、诊断和病情都起了关键的作用。许多自身抗体有明确的致病作用,ANA中的抗双链DNA抗体与肾小球的DNA相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导致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也可沉积在小血管壁,引起血管炎,导致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损伤。故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SLE发病的主要机制。如某些自身抗体还可与血小板结合,通过吞噬、杀伤作用而造成血小板减少。 2.护理 2.1主要护理诊断 2.1.1体温过高: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1.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SLE导致的血管炎性反应有关。 2.1.3疼痛:关节疼痛: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2.1.4潜在并发症(PC):慢性肾衰竭。 2.1.5焦虑:与SLE的慢性过程、反复发作有关。 2.2主要护理措施 2.2.1病情观察 体温变化;皮肤损害部位、面积变化;关节疼痛部位、疼痛性质、活动度和功能改变;全身其他脏器受损的表现,特别是观察有无水肿及肾功能改变。 2.2.2休息 急性期症状明显病人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劳逸结合,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病情完全稳定后,可参加轻工作,但应避免劳累。 2.2.3饮食 一般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有肾功能不全者,应给予低盐、低蛋白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 2.2.4药物护理 本病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用免疫抑制剂,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病人,应告之服用方法、长期用药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及血象等。 2.2.5心理护理 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病人产生焦虑、悲观、失望心理,护士应鼓励病人增强治疗信心,克服不良情绪,以利于康复。 2.2.6健康教育 2.2.6.1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有关的知识,使其认识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长期缓解,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6.2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首先应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波动。疾病缓解期应适当锻炼,并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应注意皮肤的自我护理,具体包括:避免阳光直射皮肤: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日光较强的时间外出;夏季外出穿长衣长裤,戴遮阳镜及遮阳帽等,以免引起皮损加重;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