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护理分析.doc

发布:2018-01-30约2.6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护理分析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肾病学科 678400 【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护理模式及其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35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试验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75.00%,显著比对照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60.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低。结论: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后实施综合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使护理工作人性化、全面化,切实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正确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激素免疫抑制剂;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ystemic lupus erythenlatosus nephritis,SLEN)是指有肾病临床表现和肾功能异常,或仅在肾活检时发现有肾小球肾炎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它是一种公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大多累及数个系统或器官。有文献报道,成人SLE病初肾脏受累可达33%-53%[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35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对照组15和试验组n=20,共35例。男 7例,女28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27.5plusmn;7.8)岁;病程6个月-9年。其中急性肾炎5例,慢性肾炎18例,肾病综合征12例。 1.2入选标准: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均采用泼尼松1~2mg/(kgmiddot;d),总量lt;60mg/d,3次/d,口服。病情缓解、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后改为隔天顿服,病情稳定后可以减至小剂量(0.5~1mg/kg,隔天)长期用药。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如下:1、心理护理:将基础护理流程和入院指导、健康教育、检查时间等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降低其焦虑感。2、饮食方面应严格限制盐的摄入,同时注意水和钾的摄入。摄取优质蛋白,根据肾脏功能的实际情况调节蛋白质的摄入,少量多餐、宜软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燕麦、豆类等,以控制高血脂症,注意钙和一些新鲜蔬菜补充[3],但要保持最基本的热量供应。3、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在血尿和蛋白尿期间应减少活动量。每日测量血压、记出入量。抽血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及消化道反应;定期检查大便潜血;监测体温、血压、心率;注意患者精神状况,是否有精神异常、幻觉等情况;面部有红斑者应保持皮肤清洁,若出现皮肤感染,应清创后应用抗生素消炎。4、当患者出现明显预后好转时,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将用药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家属如何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营养支持、饮食指导及注意事项、何时出院、出院指导、满意度调查等一系列工作设定在相应的时间段完成。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照医嘱,在家庭自我治疗的过程中,应学会自己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其定时复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结构和用量。生活中应避免情绪激动,防止阳关直射皮肤,注意遮阳。定时监测血压和体温,如有异常立即就医。康复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劳逸结合。 1.4疗效评价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焦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复发)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值plusmn;s)表示 ,采用t进行检验,P <0.05时,说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75.00%显著比对照组的60.00%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比对照组的26.67%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水电解质紊乱、消化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