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酸的循环利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苯乙酸的循环利用
第33卷第1期2010年1月Vol.33No.1Jan.2010
苯乙酸的循环利用
齐志良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摘
石家庄
050015)
要]利用甲苯萃取浓缩6-APA废液中的苯乙酸到一定浓度,双氧水和活性炭脱色,得到溶液苯乙酸用于青霉素的发酵,
干燥过程,实现了苯乙酸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了苯乙酸的结晶、
[关键词]苯乙酸;循环利用[中图分类号]TQ2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95(2010)
01-0050-02
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简称PAA,是重要
的医药、农药、香料等有机合成中间体,是青霉素发酵所必须的原料。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其良好的抗菌活性与较小的毒副作用,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它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其中前两种应用最为广泛。据统计,目前我国抗生素类药销售总额中,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产品已占50%左右的份额,占总用药金额的15%左右,且随着人们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其需求量将继续增长[1]。
该类抗生素中最关键的中间体是青霉素G。由青霉素G裂解可得6-氨基青霉烷酸(简称6-APA)。6-APA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主要母核,在其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副产物便是PAA。由于含有PAA的废液成分复杂,排到环境中会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能够回收并使之满足发酵的要求,实现循环利用,既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又能减少PAA的采购,降低成本,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做好PAA的回收和再利用工作,实现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减轻环保治理废水的压力,而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实验部分
1.1废液的性质和组成
6-APA的结晶母液经过回收溶媒得到废液,其中含苯乙酸2.6%左右,COD值约为80000mg/L。1.2试剂和仪器
甲苯,硫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活性炭等均为工
[收稿日期]2009-09-23
[作者简介]齐志良(1977-),男,工程师,从事半合成抗生素
的研究工作。
业品。
电动机械搅拌器;耐溶媒pH计;真空泵;高效液相色谱仪等。1.3工艺流程
通过对文献[2]、[3]的分析,结合苯乙酸易溶于热水,熔点为75~78的特点,并综合考虑含苯乙酸废液的特性,以及发酵应用的实际情况,以得到合格的液体苯乙酸为目标,开发苯乙酸的回收工艺。主要工艺流程:首先加入酸调节pH,加入甲苯,萃取分相,水相为废水,送环保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机相加一定的水和氢氧化钠萃取分相,有机相回收以备再用,水相加入双氧水和活性炭脱色除杂,过滤得到苯乙酸溶液,检验合格后送发酵使用。1.4实验方法
取1000mL废液加入2000mL装有电动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滴加质量分数50%的硫酸至pH为2.0~3.0。加入一定量的萃取剂,控制在一定温度,搅拌一定时间,停止。将混合液移入2000mL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相。将有机相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中和至pH为8.5~11,静置分相。将水相加热至一定温度,加入氧化剂,搅拌一定时间,加入脱色剂,搅拌一定时间后过滤得到苯乙酸溶液。2结果与讨论
2.1甲苯用量
经实验得到甲苯中苯乙酸溶解度约为20%左右,釜残中苯乙酸含量为2.6%左右,所以选择1L中加入150~400mL甲苯进行萃取,选择合适的用量(表1)。
第1期
表1甲苯加量实验
甲苯加量/mL萃取后苯乙酸含量/mgmL
-1
齐志良:苯乙酸的循环利用51
的黄绿色;常温加入双氧水反应20min后的溶液,颜
3005.6
4005.5
15010.1
2007.8
色变浅,然后逐渐变清,但比加热的颜色深,所以双氧水氧化选择70保温10min。对于活性炭的使用,考察了不同温度的脱色效果(表3)。
表3脱色温度对苯乙酸回收的影响
脱色温度/60~7020~30
颜色黄绿5黄绿4
回收率/%68.2475.04
本着满足要求情况下用量最少的原则,根据表1选择甲苯加量为300mL,为了进一步提高萃取收率并考虑到生产操作的方便性,分为200和100mL两次萃取,最终废液中苯乙酸残留量为5.0mg/mL左右。
2.2萃取温度
根据苯乙酸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的性质,可以通过降低萃取温度的方法,减少萃取水相中苯乙酸含
。量,提高萃取收率(表2)
表2萃取温度对萃取后水相苯乙酸含量的影响
编号123
萃取温度/消耗硫酸体积/mL萃取后苯乙酸含量/mgmL-1
42040
221916
3.84.06.2
由表3可见,常温脱色效果好于高温,收率也明
显高,所以选择加入双氧水升温至70,保温10min,降温到室温,加入活性炭,吸附一定时间,然后过滤除炭,得到成品,检验合格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