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短时记忆实验.ppt

发布:2017-05-16约4.79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一 短时记忆实验 目的 本实验仿照彼得森与彼得森的实验,验证短时记忆中信息储存的时间。 器材 识记材料;30张卡片,每张卡片上有3个字母和3位数字,每张上的字母与数字各不相同;秒表。 实验程序 1、把被试分为四个等组。从识记到再现的时距为3秒、13秒、23秒和33秒四种,每组被试只在一种时距下进行实验。 2.先以一位同学作被试练习一次。全班同学注意听、看,以熟悉实验方法,然后分组,每组被试分别做。 指导语 让被试在桌边坐下,主试对他说:“现在做一个记亿实验。实验是这样做的:我给你看一张卡片,同时也念上面的字母和数字,你要注意地看和听。当我拿走卡片时,你就从这个3位数字开始减3倒背。背的速度约1秒钟一个3位数。例如:卡片上写的是ABC、128,你看到后就从128减3倒背128,125,122,119…... ”直到我喊“停”时,你马上停止背,并把前面看到和听到的字母说出来,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说出ABC来。请注意,我再举起另一张卡片时,就是要接着做下一遍了,这样一共要做30遍。” 实验程序 当练习同学做完,全班同学熟悉实验方法后,即分组实验。卡片呈现时间为2秒,再现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 3.主试用秒表按表(6—1)控制时间。表中“识记时间”就是卡片呈现时间,“延迟再现的时距”就是被试减3倒背数字持续的时间,“允许再现的时距”就是限制被试再现持续的时间。 结果统计与分析 1.分别统计各被试正确再现的次数(以3个字母都对为准)。 2.求各组内正确再现次数的平均效.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4组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3.用实验结果画图并说明延迟再现对短时记忆的影响,从而验证短时记忆中信息储存的时间。 思考与讨论 1.本实验结果是否与前人有关实验结果一致?如有差异,试分析原因。 2.为什么在识记和再现之间要被试倒背数字? 3.为什么本实验允许被试再现的时间都是15秒? 实验二 短时记忆容量 目的 验证短时记忆的容量;学习用再现法和再认法测定短时记忆的容量。 仪器和材料 1.记忆鼓;节拍器或秒表;数字盘;5—13位数字各四组。数字表:与数字盘的数字相一致的5—13位数字各四组,用于记录。 2.图形卡片四套:每套10张,其中第3套和第四套卡片上的图形相似(见附录)。 实验程序 学习用再现法测定短时数字记亿广度。 1、主试指导被试学习使用记忆鼓。实验开始时被试坐在记忆鼓前25伽处以便看清记忆鼓的显示部分。 指导语 2.主试在记忆鼓上先放好5位数字盘。调整呈现时间为每个数字1秒钟。然后对被试说:“这是个记忆实验。请你注意看这个仪器的小窗,当小窗中出现一个“x”时.你就准备开始记下面连续出现的数字,到小窗内不再出现数字时,你就要赶快说出刚才看到的是哪些数字。一定要按原来顺序说,这样要做很多次,请你尽量都能说对。”主试先呈现一组5位数字,之后请被试立即按要求回忆,主试用数字表核对并记下“√”或“×”。 实验程序 3.用上述方法呈现其它三组5位数,如果在四组5位数中答对两组以上,就算通过。 4.按2、3法再用6位、7值、8位等效字组进行实验.直到被试对某种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两次不能通过为止。 实验程序 学习用再认法测定短时记忆的保持量。 1.检查对两套差异较大的图形的再认 (1)主试将第一直10张图形卡片按每张1秒的速度逐一呈现给被试看一遍,看前对被试说:“给你们看l0张图片,你们要尽 可能地记住,一张一张地看,每张呈现的时间很短,要集中注意看。” (2)发给每个放试一张记录表(见记录表6—2A)。主试把第一变相第二套图形卡片混合在一起,之后把经混合后的20张图形卡片仍按每张1秒的速度逐一呈现给被试看.看前对被试说:“下面给你们看的图片中有刚才看过的,也有没看过的,要求你判断是不是刚才看过的.例如:当你看第一张图片时,如果你认为是刚才看过的,就在记录表顾序号‘1’下面打个‘√’,如果你认为是没看过的,就打个‘×’。对每一张图片都要这样做,不要漏一个。如果你没把握,就猜猜哪种可能性大,就打哪种记号。请注意,一定每次都做记录,次序不要弄乱了。” 实验程序 2.检查对两套差异较小的图形的再认 (1)主试将第三套Io张图形卡片按每张1秒的速度逐一呈现给被试看一遍,指导语同前1一(1)。 (2)发给被试第2张记录表(见记录表6—2B) 主试把第三套和第四套图形卡片混合在一起。仍按上述1(2)的方法及指导语进行实验。 结果统计与分析 1、统计被试的数字记忆广度(即最后通过的数字系列的长度。 2.统计被试对图形的保持量。 让每个被试统计自己反应对错的次效。由主试按图片顺序念“旧”或“新”,每个被试在记录表顺序号上作记号:凡是旧的,就在它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