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厂汽轮机设备及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本课程组进行课程设计依据的原则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汽轮机运行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依据组织、序化教学内容;以汽轮机运行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练、做”有机融合,工学结合贯穿于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依据课程对应的汽轮机运行岗位的岗位规范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通过到多家火力发电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研讨,根据汽轮机运行岗位的岗位规范,分析研究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结合“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中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中的应知应会要求,确定了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表1)及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内容。本课程知识内容主要有:汽轮机主要辅助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运行;汽轮机热力系统的组成、工作流程及运行操作;汽轮机本体结构及工作原理;汽轮机启、停、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汽轮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主要有:汽轮机热力系统图的识读;汽轮机设备的检查;汽轮机及主要辅助设备、辅助系统的启、停操作;运行中参数的监视和调整;汽轮机典型事故的判断、分析及处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针对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职业要求。依据汽轮机运行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将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中级工考核标准、汽轮机运行岗位规范以及汽轮机运行规程融入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的要求,实现双证融通。本课程内容选择源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适应火力发电企业的要求,并跟踪汽轮机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所涉及的任务和案例来自现场,教学内容贴近电厂的生产实际;以3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等典型机组及其仿真系统作为教学载体,与我国当前电力生产实际一致,使教学有很强的适用性。教学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2.教学内容的组织
本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热力生产过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组织序化教学内容,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电厂汽轮机运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系统的检查、启动、运行调整、停运、事故处理及停机保养等。通过对电厂汽轮机运行流程进行分析,以汽轮机热力生产过程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目标、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序化教学内容,设计五个学习情境:汽轮机辅助系统的运行、汽轮机的启动、汽轮机的运行维护、汽轮机的停机和汽轮机的典型事故处理。前四个学习情境为基本学习情境,第五个学习情境为提高性学习情境。五个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能力递进)。每个学习情境既包含理论知识学习又包含实训练习,理论知识和实践通过“教、学、做”有机融合在一起。学习情境选取充分考虑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以够用、适度、能满足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适当兼顾可持续发展进行选择。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仿真实训等环节完成教学内容,有序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教学模式设计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本课程主要实施“教、学、做”一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校内教学主要在设备模型室、热装配实训室和仿真实训室等场所进行。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学做合一。这种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操作中学到知识,又能用所学知识提升技能,实现知识技能一体、理论实践一体,实现岗位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最终实现技能训练能满足企业需求的目的。
2“.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教学中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过程进行。首先,教师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任务描述,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讨论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参考教师提出的意见后完善确定工作方案。接下来学生进行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