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取样送样管理制度arsyk5z6.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材料取样送样管理制度
金温扩能改造工程
原材料取样送样管理制度
中铁十三局集团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
目 录
一、依据和执行标准
二、水泥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三、细骨料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四、粗骨料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五、混凝土检查试件取样方法取样频率和数量
六、铁路碎石道碴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七、钢筋工艺力学性能检验取样方法和数量
八、样品的管理
一、依据和执行标准
1、材料质量控制的依据
1.1 国家、行业、企业和地方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各级标准分别由相应的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并颁布。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是国家标准化管理的最高机关。各级标准部门都有各自的代号,建筑材料技术标准中常见代号有:GB — 国家标准,JG — 建设部行业标准(原为JGJ),JC — 国家建材局标准 (原为JCJ),ZB —国家级专业标准,CECS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DBxx — 地方性标准(xx 表示序号,由国家统一规定,如北京市的序号为11,湖南为 43)等。
标准代号由标准名称、部门代号 (1991 年以后,对于推荐性标准加 “/T”,无 “/T” 为强制性标准 )、编号和批准年份组成,如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部门代号为 GB,编号为 175,批准年份为 2007 年,为强制性标准。
1.2 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1.3 工程施工合同
1.4 施工组织设计
1.5 工程建设监理合同
1.6 产品说明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质量试验报告、质检部门的检测报
告、有效鉴定证书、试验室复试报告
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
(1) 仔细阅读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施工合同、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他与工程所用材料有关的文件,熟悉这些文件对材料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
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的规定和要求。
(2) 认真查阅所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学习材料的基本性质,对材料的应用特性、适用范围有全面了解,必要时对主要材料、设备及构配件的选择向业主提供合理建议。
(3) 掌握材料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以获得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资源,从而既确保工程质量又降低工程造价。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应对其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企业质量管理认证情况等进行审查或实地考察,对产品的商标、包装进行了解,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可靠稳定,同时可掌握供货情况、价格情况。对重要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在订货前,承包单位必须申报,经监理工程师论证同意后,报业主备案,方可定货。
材料进场时的质量控制
1.7 物单必须相符
材料进场时,应检查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与所要求的材料在品种、规格、型号、强度等级、生产厂家与商标等方面是否相符,检查产品的生产编号或批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与产品质量证明书是否相符,如有任何一项不符,应要求退货或要求供应商提供材料的资料。标志不清的材料可要求退货 ( 也可进行抽检 ) 。
1.8 必须有相应的质量保证资料
(1) 生产许可证或使用许可证。
(2) 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质量试验报告单。合格证等都必须盖有生产单位或供货单位的红章并标明出厂日期、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 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
1.9 施工现场材料的基本要求
(1) 工程上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都必须事先经
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2) 施工现场不能存放与本工程无关或不合格的材料。
(3) 所有进入现场的原材料与提交的资料在规格、型号、品种、编号上必须一致。
(4) 不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的材料必须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避免使用时造成混乱,便于追踪工程质量,对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也有很大帮助。
(5) 应用新材料前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代用材料必须通过计算和充分论证,并要符合结构构造的要求。
1.10 及时复验
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工程,或为考察产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或为掌握材料在存放过程中性能的降低情况,或因原材料在施工现场重新配制,对重要的工程材料应及时进行复验。凡标志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对质量保证资料有怀疑或与合同规定不符的一般材料,由工程重要程度决定、应进行一定比例试验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控制和保证其质量的材料等,均应进行复验。对于进口的材料设备和重要工程或关键施工部位所用材料,则应进行全部检验。
(1) 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明确复验项目
在每种产品质量标准中,均规定了取样方法,材料的取样必须按规定的部位、数量和操作要求来进行,确保所抽样品有代表性。抽样时,按要求填写材料取样表,明确试验项目。
(2) 取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