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二课时导学案定稿6月.doc

发布:2017-04-26约8.7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区域发展差异 第二课时 导学案 使用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第___周 星期_____第___节 班级_____姓名_____ 学习目标: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理解西部大开发的背景、目的、范围和具体措施。 学习重点:西部大开发 学习过程: 一、南方与北方 说一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练习:1.自然差异 ①气候差异 ?南方北方气候类型??1月均温??年降水量??② 河流水文特征差异 ?南方北方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2.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 北:复种指数____,____地;作物种类:_____、棉花、杂粮、温带水果 南:复种指数_____,____田,作物种类:_____、茶叶、蚕丝和热带水果。 (2)对居民建筑的影响:北:平顶房;南:___________ (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 交通便利程度:北:方便且通达性___;南:不如北方便利。 交通运输方式:北:______和公路的主要分布区;南:_______也是一种普遍方式。 (4)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饮食:南_____北_____ 语言:北_____南_____ 方言:南繁北齐(原因:地域上的稳定性与封闭性) (5)矿产资源:南_____北_____;北____南_____;工业南______北_______ 总结: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主要有: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北方 南方自然资源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面临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二、西部大开发 阅读p2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间是_ 2.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是什么? 3.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什么? 4.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5.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6.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有哪些? 探究:第23页1—2题。 1. 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________,是_____________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__________;而东部地带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以________族为主,社会经济较______________。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 2.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_______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_______,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______地区差距、加速_________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强调公平。 三、中部崛起 自学下列内容 1.中部包括的范围: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 2.中部崛起提出的背景: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不如意。中部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3.中部的优势: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19.5%的GDP,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4.中部崛起的意义:“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在这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