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pdf

发布:2017-04-03约4.82万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唐世平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内容摘要】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还原到极致,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科学其实 只有十一个基础范式。这些基础范式如手电筒般照亮了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或区 域。而除了社会进化范式之外(它在其最完整的时候,能够综合其它所有十种范 式,所以能够相对完整的理解人类社会),每一个基础范式都只能照亮人类社会 的某个有限局部。整个社会科学的许多不同学派都是对这些基础范式的不同却又 常常是不完全的组合的结果,而他们对基础范式的不同组合基本上决定了这些不 同学派之间的差异。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我们需要使用所有十一种 基础范式,尽管这些范式的有限组合可以充分理解更特定的社会现象。 我要感谢拉杰什·巴斯鲁(Rajesh Basrur)、斯塔西·戈达德(Stacie Goddard)、贺 凯、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理查德·内 德·勒博(Richard Ned Lebow)、乔纳森·默瑟(Jonathan Mercer)、安德鲁·莫拉瓦 斯克(Andrew Morvacsik)、蒲晓宇和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他们对 本文提出了批评意见。作者也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进博 士的邀请,从而给了一个作者与青年同行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文中的错误和不足 之处,由我负责。 本文的英文版已经出版在 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PoSS)上。 /cgi/rapidpdf/0048393109355294v1 中文版的获得 Sage Publication 公司的授权,出版在《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 第 27 卷第 1 期上。 文章是在李江春翻译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王琳对文字作了润色。 ? ? 1 导言 社会科学中学派林立,而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一直纷扰不休,让人望而 生畏也令人迷惑不解。1 看起来,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将是无休止的:它们 之间的分歧无法被真正解决,它们只能宣称它们各自是更优越的学派。 本文将试图从根本上厘清这一乱象。文章指出,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还原到 极致,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科学中其实只有十一个基础范式。这些基础范式如手 电筒般照亮了人类社会的不同方面或区域。而除了社会进化范式之外(它在其最 完整的时候,能够综合其它所有十种范式,所以能够相对完整的理解人类社会), 每一个基础范式都只能照亮人类社会的某个有限局部。 文章进一步指出,社会科学的不同学派都可以被肢解(或是还原)成为上述 基础范式的不同却又常常不完全的组合;而他们对基础范式的不同组合基本上决 定了这些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由于几乎所有学派都建立在基础范式不完全组合 的基础之上,它们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必然是有限的。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这一 复杂系统及其历史,我们需要使用全部十一种基础范式,并将它们“有机地综合 (organic synthesis)”在一起,2 尽管更少范式的组合可以充分理解更特定的社 会事实(social facts)。 本文对社会科学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我想帮助社会科学家(特别 是博士生)们。在许多时候,研究生们在没有知晓这些基础范式时就忙于建立一 个(理论)框架。3 通过相对清晰地阐述这些基础范式,我希望给社会科学家提 供一个可以用来构建理论框架的基础平台,以图解释特定的社会事实。第二,我 将提供一个能够用以评估社会科学各学派的相对优缺点的平台。我的目标不是推 动一个统一的社会科学(事实上,以下的讨论进一步表明统一的社会科学是不可 能的)。4 因为不同的基础范式只能照亮社会的不同领域,而不是全部,组合不 同范式的不同学派在不同问题领域各有优缺点。第三,为迈向更有机的综合社会 科学奠定基础。许多社会科学家均承认各学派均有种种不足之处,要求把争吵不 休的学派综合起来,却没有为此制定路线图,他们的努力也就不怎么成功。这其 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不同学派对基础范式的偏好不相容,因而通常不能综合 在一起。本文认为,只有建立在各种基础范式基础上的综合才是可行的。 本文其余部分展开如下:第一部分是一些重要的说明。第二部分列出九个基 石性的范式,然后予以严格的定义。在这里,我将以最纯粹的(或者说是极端的) 形式(见下文)来尽可能清晰和完整地阐述这些范式的本体论、认识论核心假定; 并且探讨这些看似不相容的范式如何能进行有机的综合。第三部分讨论二种整合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