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力量-连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银河高端内参 中国银河证券投资研究总部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本期导读:
【时事纵横】
城市化极限问题在国内多个大城市都迫在眉睫
【海外视野】
印度:中印须合作应对水资源短缺
【高端评论】
中国正利用稀土推行“以资源换技术”策略?
【资政参考】
新国十条后楼市二次调控声再响
中国银信贷款新规或冲击地产开发商
【综合报道】
东亚数国筹建米粮储备 防20亿人受通胀冲击
统计数据:中国短短12年间由玉米出口大国变进口大国
【热点直击】
1.7万亿地方贷款有坏账风险 可能全民埋单
【券业动态】
自营业务遭重创 券商业绩不理想
【券商分析】
长江证券:IPO项目垫底 承销收入不及平安1/14
【时事纵横】
城市化极限问题在国内多个大城市都迫在眉睫
核心提示:连续11年干旱的北京,已成为严重缺水的城市。除了降雨少,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这实际上给北京敲响了警钟。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掌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4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726.4万人,举家迁移比例逐年提高,达41.2%。
今年1月,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而“十一五”规划末要求,北京常住人口的控制目标为1625万人。“人口控制目标一再被突破,北京已陷入人口爆炸危机。”有专家如是说。今年,北京市政协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北京作为资源输入型的特大城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人口膨胀导致水、电、煤、气、油等资源供应紧张。人口增长也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
8月初,有媒体报道,通州梨园、果园附近多个小区陷入夏季“水困”,很多住户在晚6时至晚10时之间,自来水水流变细,甚至无法正常用水。而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称,向通州供水的水量已达极限。不仅是通州,连续11年干旱的北京,已成为严重缺水的城市。除了降雨少,人口增长过快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这实际上给北京敲响了警钟。
据调查测算,北京市每增加1人,每日交通出行量增2.64次,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余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而在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无法满足需要,环境卫生脏乱,居住条件恶劣,市政设施落后,火灾隐患增多,治安问题严重。
2005年北京“两会”,曾有政协委员建议北京“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观点引发骂声一片。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于人口问题也是高度重视。2009年及2010年,北京市把人口规模调控问题列入了市政府折子工程。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北京面临的重大考验。
近年来,北京各区县也在调控人口方面进行着尝试。作为北京人口第一大区的朝阳区,通过限制低端产业发展、拆除违法建设、建立人口规模承载预警机制等10项措施调控流动人口规模,以摘掉“人口倒挂”的帽子。顺义区也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控制就业岗位对流动人口的需求等措施,调控人口规模。2004年至2009年,该区流动人口年均增速8.2%,比2000年至2003年的增长高峰期下降40%。顺义区的经验因此被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认为“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广”。
“对于人口这一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各级领导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指出,“一些部门和地方没有将调控人口规模摆上重要位置,处于目标游移不明,政策导向不一,甚至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状况,长此下去势必损害首都的长远发展。”(新京报) (返回)
【海外视野】
印度:中印须合作应对水资源短缺
核心提示:位于孟买的战略远见集团发布了一份题为《喜马拉雅的挑战》的报告,其预测令人震惊。报告认为:“在接下来的20年,喜马拉雅次区域四国(印度、尼泊尔、中国和孟加拉国)对每年可再生水资源的消耗量将达到27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