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
(2013) 01-0170-01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 着很大的影响,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 识。导学式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的一种教学 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内容,结合小 学数学教学,对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论 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概述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 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 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 体性,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 个侧面,是“导”中有“学”,‘学”中有导”,‘导” 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 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
“导”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 学。课堂上首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引 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 基础上,通过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创设良好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多种方 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当学 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 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原则
1?导、学结合原则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导”与学生的 “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 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以应用知识和 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信息 反馈的及时性,强化教师“导”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 “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科学的、集讲解、 启发、研讨、自学为一体的又有独自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 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2?突出思维训练原则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性 提问、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形式实践 应用等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开发思维,不断创 新,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较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新知识的比较, 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的比较,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新 知识的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比较,学生与教师之间 的比较,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之间的比较……这些因素教 师应深入研究,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成长。
范例性原则
范例性原则就是从已经选定的基础性基本性的学科内 容中,再精选出范例性的或典型性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 过特殊来说明一般,通过个别而推知与理解整体。小学数学 导学式教学法中通过选择典型性的问题情境导入,使学生快 速提出问题,探究新知识;而且该教学法更注重的是从每一 课的导学中让学生不断总结并学会运用自主学习的基本方 法,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1?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 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 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 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 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 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 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 进行情境创设。
2.引学新知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 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是数学的工 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知 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 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 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如独立 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集中解决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 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3?应用实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 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 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 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 结归纳,是学生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