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特殊正当防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特殊正当防卫 【相关法条】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知识要点】 1.特殊正当防卫与一般正当防卫在成立条件上的区别: (l)适用范围: (2)是否存在防卫过当: 2.特殊正当防卫的注意事项 (1)特殊正当防卫不适用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 (2) “杀人”限于故意杀人。对刑法规定的转化型杀人、抢劫等能否进行特殊正当防卫,应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3)“行凶”:指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的暴力犯罪。对于暴力造成一般重伤的,不包含在“行凶”之内。 (4)只有当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限于生命与重大的身体安全)时,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5)其他严重暴力犯罪: (6)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具备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违法行为,而不要求不法侵害者具备有责性。 (7)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 25.(2005年试卷二第59题)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关于刑法对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下列哪些理解是错误的? A.对于正在进行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没有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能称为正当防卫 B.“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表述,不仅说明其前面列举的抢劫、强奸、绑架必须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而且说明只要列举之外的暴力犯罪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也应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C.由于特殊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这种犯罪一旦着手实行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当允许防卫时间适当提前,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处于预备阶段时,也应允许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D.由于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防卫时可以杀死不法侵害人,所以,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结束后,当场杀死不法侵害人的,也属于特殊正当防卫 二、紧急避险 【相关法条】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知识要点】 紧急避险的本质: 注意:刑法理论界的传统观点认为,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1.正在发生现实危险 (1)危险的来源:自然力量、动物侵袭、危害行为。 (2)危险的限定:现实危险不包括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对本人的危险。 (3)危险的现实性:客观存在的危险正在发生。 2.假想避险:概念及处理原则。 3.出于不得已而损害另一法益 (1)不得已:对于正在发生危险,没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排出危险,只能损害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才能保护面临危险的法益。 (2)损害另一法益:通常是指损害第三者的法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造成损害。 4.避险意图 注意:为了保护非法利益,不允许进行紧急避险。 5.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1)保护的利益大于损害的利益也有可能超过必要限度。 (2)不得已损害同等法益的,也不一定超过了必要限度。 避险过当: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避险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对于避险过当的,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典型案例之一 在一次海船失事后,一只救生艇上超载有9名海员和32名乘客,在暴风来临时,为减轻载重,避免全艇覆没,几名海员把14名男乘客抛入海中。救生艇因减轻重量而没有沉没。后来,被告人按过失杀人受审。法院认为,为驾驶救生艇而留下几名水手是必要的,但多余的船员应先于乘客而牺牲,乘客中谁应牺牲则需要用抽签办法决定。最后法院判处被告人6个月苦役,总统也拒绝给予特赦。 典型案例之二 A和B的妹妹睡在一起,半夜发现B伺机杀死她,于是将熟睡中的B的妹妹挪到自己的位置上,其后B将其妹妹错认为是A,并将之杀死,A趁B处理尸体的时机逃跑。有学者分析紧急避险的限度问题时,认为此案类同于卡纳安德斯之板,都属于为保全自己,牺牲他人生命的紧急避险,因此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