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西省高校研究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陕西省高校研究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郑 权,任心东
(西北大学 体育教研部,陕西 西安 710069)
摘 要:通过对陕西省10所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指出现在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研究生;体育锻炼;陕西省
一、前言
体育教育一是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一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研究生体育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在体育锻炼方面无人过问、无人管理,在繁重的课程压力下忽视了体育锻炼,以至体质下降,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通过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引起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为其尽快改变现状提供依据及解决的办法。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北大学、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院等10所在校研究生。其中男生200人,女生100人。
2.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专家访谈、体育统计法。
三、现状
每周锻炼的次数是评定个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重要指标。
表1
项目
性别 经常锻炼 一般锻炼 不锻炼 男生 20% 60% 20% 女生 5% 15% 80% 经常锻炼:3次/周 50/次 一般锻炼:1次/周 30次
表2
项目
性别 乒乓球 羽毛球 篮球 排球 足球 网球 健身 跑步 其他 男生 10.8% 28.6% 14.4% 5% 8.7% 12.5% 3% 10.3% 6.7% 女生 30% 45% 2% 3% 0 5% 10% 5% 5% 从表一可以看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女生更令人担忧.从表二可以反应出研究生在锻炼项目上的差异,选择较多的是一些运动量比较小,场地条件较简单的项目。
四、结果与分析
1.客观原因
(1)繁重的课程 在调查中了解到,一年级课程最多,平均为22学时/周,再加上做作业及实验,课余时间的确较少。没有时间成为一年级学生缺乏锻炼的主要原因。
(2)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锻炼的物质保证,但由于物价的上涨及体育专项经费不足,再加之高校又在逐年扩招等原因,使体育(场地)设施得不到改善,打击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表二显示羽毛球是最受欢迎的项目,只因它受场地设施条件影响最小。
(3)组管理松散 由于高校研究生不开设体育课,体育部无法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锻炼情况也无从所知。各校研究生部也很少组织大众性体育活动,研究生体协也只是形同虚设,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这也影响了部分学生进行锻炼。
(4)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锻炼习惯和能力的形成 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所进行的体育教育还是传统的教法,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锻炼能力及终身体育和娱乐体育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及非智力因的培养。教学内容较多,每项内容都不深,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利于锻炼习惯和锻炼能力的培养。脱离了教师指导就不知怎样去进行锻炼。
2.主观原因
体育意识淡薄。调查中有部分学生认为不需要锻炼,大部分认为没时间锻炼。这实质上都与体育意识淡薄有直接关系。学生体育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以小抓起。我国教育体制中明确德、智、体全面发展,但现实确是以升学率衡量教学水平的,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进入误区。使得学生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很难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体育锻炼有着特殊性。总体来看,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女生自觉锻炼的人数极少。做为高素质的人才,面对高速发展的21世纪的接班人来说,体质太差是最大的隐患。
2.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校各职能部门应与体育部相互配合,加强对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知名度改变目前较松散的局面。应当多结合当前体育热点问题及精采赛事进行讲座。通过宣传、组织竞赛、表彰先进等形式感召学生,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进而养成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
(2)深化本科阶段的体育教学 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师资情况选择学生易于接受并感兴趣的项目,使其真正掌握1~2项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加强理论课教育,深化体育的意识,促使其锻炼习惯的形成。
(3)研究生应成立相应的各单项俱乐部 建议每人至少参加1个体育俱乐部,这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最好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激发其自觉性,增进学生之间交流,促进身心健康。俱乐部可以定期举行比赛、讲座等。
(4)体育部应把研究生组织的体育比赛列入每年的竞赛计划中,形成一些传统的赛事,把研究生体育锻炼纳入学校整体的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去。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