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能量环境.ppt

发布:2017-02-03约1.22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二章(1) 光及其生态作用 一、光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 紫外线(<380nm)9%、可见光(380~760nm)45%、 红外线(>760nm)46%。 1,在空间上的分布 纬度 海拔高度 太阳高度角 坡向 水体中 植被 不同纬度处的日照长度 各种波长的光穿过蒸馏水时的强度变化 2,在时间上的分布 季节变化 昼夜变化 二、生物对光因子的生态适应 1,光照强度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 耐阴植物 动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 形态上: 行为上: ? 特 征 阳地植物叶 阴地植物叶 形 态 特 征 枝叶 叶片 角质层 气孔 栅栏组织 稀疏 较小 发达 较多 发达 茂 盛 较大、薄 不发达 较 少 不发达 ? 生 理 特 征 ? 细胞汁液浓度 蒸腾作用 CO2补偿点的光强度 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 RvDP羧化酶 以干重计的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酶) + + + + 高 高 + + + + + + + + 低 低 + + + + 阴地植物与阳地植物叶的比较 2,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1) 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长日照植物 (long day plant) 短日照植物 (short day plant) 中日照植物 (day intermediate plant) 日中性植物 (day neutral plant) (2)动物对光周期的适应 形态上 行为上 生理上 长日照动物(long day animal) 短日照动物(short day animal) 3,生物对光质的适应 (1)植物对光质的适应 形态上 生理上 (2)动物对光质的适应 第二章(2)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一、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1,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变化 与纬度的关系 与经度的关系 与海拔的关系 与地貌与地形的关系 在土壤中 在水体中 与植被的关系 典型温带深湖水温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2,温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年变化 日变化 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1,温度对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的影响 发育阈温度(developmental threshold temperature)或 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 总积温(sum of heat)、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有效积温法则: 其中 为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 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 为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 为该生物的发育阈温度 令 发育速率 地中海果蝇发育历程、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2,温度与动物类型 常温动物 变温动物 4,驯化与气候驯化 3,酶反映速率与温度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