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二学期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卷)4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疆大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
{通信原理} (A卷)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开课院(系)信息学院 学生班级: ,考试方式:{闭卷}
2009年5月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84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选择(10小题,共10分)
1.c
2.D
3.C
4.a
5.d
6.b
7.d
8.B
9.B
10.D
二、填空(20小题,共20分)
1.答案:均匀无限宽,杂乱无章,正态分布
2.答案:有效性,可靠性
3.答案:传输速率,差错率
4.答案:非电/电,调制/解调
5.答案:包络检波,同步解调
6.答案:DSB,VSB,SSB
7.答案:SSB,FM,AM
8.答案:小信号,大信号
9.答案:连续,离散
10.答案:时间上的离散,幅度上的离散
11.答案:长串连零,取代节,四连零
12.答案:0、1,不含有,1/2时钟频率
13.答案:连续谱
14.答案:滚降,无码间干扰
15.答案:2B/s.Hz
16.答案:2bit/s.Hz,1bit/s.Hz
17.答案:两彼此正交的调幅信号,调幅
18.答案:单峰,双峰
19.答案:同步解调,差分解调(延时解调)
20.答案:一样,强
三、判断题(10小题,共10分)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对
9.对
10.对
四、名词解释(9小题,共9分)
1.消息的物理载体。在通信系统中,消息的传递常常是通过它的物质载体——电信号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把消息寄托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如连续波的幅度、频率或相位;脉冲波的幅度、宽度或位置)。与消息相对应,可将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消息的内涵,即消息中所包含的对受信者(信宿)有意义的内容。因此,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并且常常不直接与离散消息相对应。例如,电报信号、计算机输入/输出信号、PCM信号等。(注意:数字信号不一定在时间上也离散,如2PSK信号。)
4.信息(或消息)的传输和交换。以语言、图像、数据为媒体,通过电或光信号将信息由一方传输到另一方。
5.其取值不确定、且不能事先确切预知的信号。通常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可找到其统计特性。
6.线性调制是指已调信号的幅度(包络)随调制信号成比例变化,而已调信号的相位为常数的调制方式,也称幅度调制。由于其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和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只是沿频率轴发生平移,故称为线性调制。
7.基带信号是指信源输出的由原始消息直接变换成的电信号,即消息信号。一般具有从零频开始的较宽的频谱,而且在频谱的低端分布较大的能量,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8.调制是指按照基带信号(原始消息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的某些参数的过程。
9.非线性调制是指已调信号的相位偏移或其导数(频率偏移)随调制信号成比例变化,而已调信号的幅度(包络)为常数的调制方式,也称角度调制。由于其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和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不同,增加了新的频率成分,故称为非线性调制。
五、简答(12小题,共12分)
1.1.31UM 1.55UM。
2.多径传播对信号的影响称为多径效应。
3.高斯噪声:概率密度函数符合正态分布的噪声。
高斯噪声的特点:它的n维分布仅由各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和两两之间的归一化协方差函数决定。若高斯噪声是宽平稳,则也是严平稳的。若随机变量之间互不相关,则也是统计独立的。
白噪声: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属于一种理想宽带过程。
白噪声的特点:白噪声只在tao=0时才是相关的,而在其他任意时刻上的随机变量都不相关。
4.如果解调器的输入噪声功率密度相同,输入信号功率也相同,则单边带和双边带在解调器输出的信噪比是相等的。
5.比较两个模拟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要综合考虑带宽和信号和噪声功率比。
6.SSB信号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滤波法和相移法。滤波法的技术难点是边带滤波器的制作。相移法的难点是宽带移相网络的制作。
7.信号量化的优点是可以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从而采用通过数字调制的进行
传输,其缺点是量化会产生量化误差。
8.因为13 折线律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斜率相同,合并变成了一条折线,而15 折线
律中,每段斜率都不相同。
9.理论上为了使抽样频率能恢复到原来的模拟信号,需要采样频率大于等于信号最
高频率的两倍。
10.部分响应技术提高了频带利用率,降低了对定时精度的要求。第Ⅳ类部分响应的
特点是无直流分量,其低频分量小,便于边带滤波实现单边带调制。
11.双相码的编码原则是对每一个二进制码分别用两个具有不同相位的二进制新码
去表示源码。0→01(零相位的一个周期的方波)1→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