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版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改不仅是设计一个理想方案,更是一种复杂的 实践过程。十年来音乐课改不仅有新意、新变化、 新成果,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疑问和困惑。可以 说,十年音乐课改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音乐新课程将会遵循这样的运行规律:在回顾、 总结和坚持“课改”十年成果基础上“一以贯之”继 续前行,在反思问题和吸收、借鉴社会文化、教 育、科技发展成就基础上“与时俱进”。 音乐课改十年取得的主要成果 1、音乐教育观念根本转变 2、音乐教学方式发生变化 3、音乐教学内容实现更新 4、音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6、音乐教育专家深入一线 增加了“突出音乐特点”的理念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 与体验音乐。音乐音响随时间的流动而展现, 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然 而它又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种文化艺术有着 紧密的联系,这就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 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 间。同时,也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 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 体现。 谢 谢 ! 2012年 北京 “感受与欣赏” 内容的定位和要求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感受与欣赏”的新增内容 1-2年级 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 3-6年级 说出人声的分类;体验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 的律动感;区分音乐基本段落;能够随着乐声哼 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 ■ 7-9年级 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音乐体裁与形式中增加音乐剧内容;能够随着 乐声哼唱音乐主题 “感受与欣赏”的调整内容 ■ 1-2年级 实验版: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 2011版: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较为简短的 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 3-6年级 实验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 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 2011版: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 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 歌曲 “表现” 内容的定位和要求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 “表现”的新增内容 1-2年级 演唱: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其中中国民歌1~2首)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 “表现”的新增内容 3-6年级 演唱:轮唱;了解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 初步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每学年背唱歌曲4~6首 (其中中国民歌1~2 首); 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 综合性艺术表演:儿童歌舞剧 识读乐谱: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 “表现”的新增内容 7-9年级 演唱: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 演奏: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 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 音色进行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剧、京剧 “表现”的调整内容 3-6年级 演奏:明确了课堂乐器:竖笛、口琴、 口风琴;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 1~2首(原为2-3首) 识读乐谱:原实验稿“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调整为“具有识谱的初步能力” “表现”的调整内容 7-9年级 演唱: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 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 1段 (原为3-5首,内容无限定) 识读乐谱:原实验稿 “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