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ppt

发布:2017-08-22约8.33千字共8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黄帝的“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木牛流马,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分为木牛与流马。史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十万大军提供粮食。不过,确实的方式、样貌现在亦不明,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现代人工智能的兴起 现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一般认为起源于美国1956年的一次夏季讨论(达特莫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词。 麦卡锡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计算”到“算计” 图灵测试 如何知道一个系统是否具有智能呢? 1950年,计算机科学家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 希尔勒的中文屋间 罗杰?施安克的故事理解程序(举例) 机器是否真的理解了呢? 希尔勒的中文屋间 问题:通过了图灵测试就具有了智能吗? 思考题:如何理解希尔勒的中文屋间? 故事理解程序举例 “一个人进入餐馆并订了一份汉堡包。当汉堡包端来时发现被烘脆了,此人暴怒地离开餐馆,没有付帐或留下小费。” “一个人进入餐馆并订了一份汉堡包。当汉堡包端来后他非常喜欢它,而且在离开餐馆付帐之前,给了女服务员很多小费。” 作为对“理解”故事的检验,可以向计算机询问,在每一种情况下,此人是否吃了汉堡包。 希尔勒的中文屋间 中文房间其实验可表示为: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本象形文字对照手册,身处图灵实验中所提及的房子中。而另一人则在房间外向此房间发送象形文字问题。房间内的人只需按照对照手册,返回手册上的象形文字答案,房间外的人就会以为房间内的人是个会思维的象形文字专家。然而实际上房子内的人可能对象形文字一窍不通,更谈不上什么智能思维。 AI的本质问题 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AI的历史回顾 第一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末) 神经元网络时代 双层网络 M-P模型 、感知器模型等 问题:XOR问题不能解决 AI的历史回顾(续1) XOR问题(异或问题) AI的历史回顾(续2) Minsky的著作:《Perceptions》(感知器) 从理论上证明了二层神经元网络不可能解决XOR问题 如果要求解XOR问题,神经元网络必须是3层或3层以上的结构 对于3层或3层以上的神经元网络,难于找到一个通用的学习算法 AI的历史回顾(续3) 第二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中) 通用方法时代 物理符号系统 主要研究的问题:GPS、游戏、翻译等 对问题的难度估计不足,陷入困境 AI的历史回顾(续4) 一个笑话(英俄翻译):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ek. (心有余而力不足) The vodka is strong but meat is rotten. (伏特加酒虽然很浓,但肉是腐烂的) AI的历史回顾(续5) 出现这样的错误的原因: Spirit: 1)精神 2)烈性酒 AI的历史回顾(续6)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识蕴涵着力量——费根鲍姆 AI的历史回顾(续7) 第三阶段(60年代中~80年代初) 知识工程时代 专家系统 知识工程 知识工程席卷全球 各国发展计划: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英国ALVEY计划 法国UNIKA 计划 日本五代机计划 中国“863”计划 AI的历史回顾(续8) 遇到的困难: 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 AI的历史回顾(续9) 第四阶段(80年代中~90年代初) 新的神经元网络时代 BP网(算法),解决了多层网的学习问题 Hopfield网,成功求解了旅行商问题 存在问题: 理论依据 解决大规模问题的能力 新的动向——构造化方法 AI的历史回顾(续10) 第五阶段(90年代初~现在) 海量数据处理与网络时代 网络给AI带来无限的机会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AI走向实用化 AI的研究内容 搜索技术 知识表示 规划方法 机器学习 认知科学 AI的研究内容(续1) 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 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 定理证明 博弈 机器人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AI的研究内容(续2) 多Agent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