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注射及注意事项培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总的来说:使用短效胰岛素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优先考虑的注射部位是腹部。对于中长效胰岛素,例如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最合适的注射部位是大腿或臀部,多数人认为自我注射时选择臀部不雅观也不方便,如果由于脂肪增生或皮肤移植,或躯体残障(如关节炎、瘫痪等)可选择臀部代替大腿。 * 应用预混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时,早晨注射时推荐部位为腹部,而傍晚注射时推荐部位为大腿,以保证其中的中效成份在夜间平稳吸收,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 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所以在平时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我们先来讲一讲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从前面的讲解中我们已经知道不同部位的胰岛素吸收速度和吸收率是不同的,为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和吸收率的一致性,减少血糖的波动,不能将每天注射的区域和时间混淆。例如:医生推荐你每天早晨的注射部位是腹部,你就应该一直选择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不要随意更改至其它部位。你可以在早晨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手臂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以达到注射部位的轮换。 * 同时我们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一种是按照左边一周右边一周的方法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对称轮换。例如:这周手臂注射的部位是左手臂,那下一周就轮换到右手臂,再下一周又轮换到左手臂。另一种方法是一次左边一次右边的方法进行注射部位的左右对称轮换.大腿,臀部和腹部也都是这样进行轮换。 * 除了要在不同的部位间进行轮换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内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每次注射后,最好能在一幅人体图上记录下所注射的部位、日期。你也可以使用腹部注射定位卡协助注射区域内的轮换。应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注射部位出现问题的机会。 * * 注射到肌肉层的危害在于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导致体内血糖控制不稳定,增加低血糖风险,还会使某些患者的疼痛感增加。 注射到表皮层则会导致胰岛素的渗出、疼痛、无菌脓肿及因淋巴细胞刺激而胰岛素免疫反应增强。 * 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注射时的不适感并能使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由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胰岛素被放置在冰箱中储存,所以在进行胰岛素注射前应先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20-30分钟),使其温度接近室温。注射混悬型胰岛素时,需充分混匀。注射前需排净药液和针头中的气体。 * 注射部位皮肤应无感染、损伤、脂肪增生,在用酒精进行注射部位的消毒后,应等到表皮上的酒精完全挥发后再进行注射。注射时捏起皮肤,使针头与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快速地进针。快速进针可降低组织的损伤,对于皮下组织较薄的病人在使用较长的针头注射时(如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可采用45度角注射以免注射至肌肉层。 * 碘制剂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蛋白质的氨基部分结合而使其变性;汞制剂会破坏胰岛素分子中的硫键从而影响胰岛素的活性;酒精具有固定、脱水作用,可以导致蛋白质失活。在擦拭针头过程中,消毒液可能通过针尖部分接触胰岛素注射液,带来不利影响。 * 正确的捏起方法是用大拇指、食指或中指捏起表皮和皮下层组织,不包括肌肉层。应避免用所有手指将肌肉层一起捏起。 * 在用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时,注射完后应等待至少6秒后再将针头拔出,以避免针头漏液的现象发生。注射完成后应立即将针头从注射笔上取下,以免空气进入药液,导致再注射时注射时间的延长,并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有时候注射剂量多,药液中有气泡时,注射完成后要再多等-会儿再将针头拔出,因为实践证明注射剂量大和药液中的气泡都会延长注射时间,如过早地将针头拔出就会胰岛素外漏现象的发生。关于注射时间的延长和药液内气泡的关系我会在讲解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危害时再详细讲述。 另外,注射完胰岛素的部位应避免激烈的运动。因为运动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出现低血糖现象。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习惯用右手打网球的人在注射完胰岛素后要打网球,那么他就应该将胰岛素注射在左手而不是右手。如果注射部位一定要在注射完后运动必须在45分钟以后。 * 目前在患者中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和笔用针头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认为只要做到专人专用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事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说一说重复使用胰岛素注射器和笔用针头的危害。 * 我们来看一看在电子显微镜下笔用针头在使用了不同次数后的形状。我们可以看到新的针头非常光滑,但使用了一次后针头已经变形,使用六次后针尖已严重弯曲变形。 * 针头的重复使用更大的危害是会导致皮下组织增生。我们看这是典型的下腹部皮下组织增生和上腹部皮下组织增生的照片。皮下组织增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没有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