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境科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属性:专业任选课
课程学分:2学分
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32学时,实验(含上机):0 学时,课外0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开课学期:第3学期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教材: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开课院系:地理与遥感学院地理与资源环境系
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以人类-环境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着重阐述环境问题产生、变化的历史;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种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等的影响,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习城市环境问题,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区域环境与人口、能源、资源之间的关系。因为是概论性的,故本课程涉及的内容重点仍然是环境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也会适当关注社会热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课程内容包括十二章,其中第一章集中讲解环境学基础知识,如环境内涵、环境问题、环境学发展历史和现代环境科学的分支。第二到第十二章分别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全球环境、人口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十个方面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验、领悟环境学基本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环境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绪论(2学时)
1.1环境的概念(0.5学时)
(1)了解自然环境的范围
(2)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分类
(3)掌握环境的概念
重点:环境的概念
难点:不同来源环境定义的区分
1.2环境问题(1学时)
(1)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表现与分布
(2)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3)掌握典型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
重点:典型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
难点:典型环境问题危害机理
1.3环境科学(0.5学时)
(1)了解环境科学发展历史
(2)理解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3)掌握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重点: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难点:无;
2.大气环境(4学时)
2.1大气环境(0.5学时)
(1)了解大气圈的形成历史
(2)理解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
(3)掌握大气环境的概念
重点:大气环境的概念
难点:无
2.2大气污染和污染物(0.5学时)
(1)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
(2)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种类
(3)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
重点:大气污染的定义
难点:无
2.3污染物来源与迁移转化(1学时)
(1)了解主要污染物类型
(2)理解碳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化学方程)
(3)掌握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源和汇
重点:主要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源和汇
难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化学方程)
2.4大气污染物的扩散(1学时)
(1)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2)理解高斯扩散模式
(3)掌握高架点源扩散模式的应用和计算
重点:高架点源扩散模式的应用和计算
难点:高架点源扩散模式中三种扩散参数的计算方法
2.5大气污染的危害(0.5学时)
(1)了解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理解主要污染物的致病机理
(3)掌握污染物致病的案例分类
重点:污染物致病的案例分类
难点:无
2.6大气污染的防治(0.5学时)
(1)了解大气污染的质量标准和管理
(2)理解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3)掌握大气污染评价的指标方法
重点:API、AQI指数构成
难点:无
3.水环境(4学时)
3.1水资源及水体(0.5学时)
(1)了解地球水循环过程
(2)理解地球水资源分布概况
(3)掌握水体的概念
重点:水体的概念
难点:无
3.2水体污染及污染物(1学时)
(1)了解七大水系和主要湖泊的污染现状
(2)理解各水系和湖泊的污染成因、特点
(3)掌握水体污染的概念及污染物主要类型
重点:水体污染的概念及污染物主要类型
难点:各水系和湖泊的污染特点
3.3主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1学时)
(1)了解微生物介导的六大类降解反应(化学方程)
(2)理解耗氧有机物、富营养物质、石油类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主要污染物的降解原理
(3)掌握以上主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的过程(方程或简图)
重点:主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方程或简图)
难点:主要污染物在化学转化过程(方程)
3.4水体污染的危害(0.5学时)
(1)了解水体污染对农业的危害
(2)理解水体污染对工业的危害
(3)掌握水体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重点:水体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难点:无
3.5水体污染的防治(1学时)
(1)了解污水治理的生态技术、海洋污水处理等
(2)理解污水治理的基本原理
(3)掌握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法
重点:城市污水三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