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doc

发布:2019-04-22约3.9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针 灸 科 中医临床路径 目 录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139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142 — 138 — — 138 —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 — — PAGE 144 — — — PAGE 139 — 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 一、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 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 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社,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 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 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 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面神经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袭络证 风热袭络证 风痰阻络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面瘫(面神经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6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面瘫(TCD 编码:BNV120)和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51.802) 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因格林巴利综合征、耳源性疾病、腮腺炎、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神经 lyme 病、 后颅窝肿瘤或脑膜炎、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脚蛛网膜炎等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或各种原因 导致的中枢性面瘫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神经系统检查 (3)面肌电图(EMG)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影像学检查(CT 或 MRI)、神经兴奋性试验(NET)、最 大刺激试验(MST)、面神经电图(ENOG)、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八)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风寒袭络证: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风热袭络证: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风痰阻络证: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3.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2.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下降 3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面瘫(面神经炎)中医临床门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 中医:面瘫(TCD 编码:BNV120 ) 西医:面神经炎(ICD10 编码:G 51.802)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进入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路径时间: 年 月 日 标准治疗日≤60 天 实际治疗日: 天 时间 时 间 年 月 日 (第 1 天) 年 月 日 (第 2-15 天) 年 月 日 (第 16-30 天) 年 月 日 (第 31-45 天) 年 月 日 (第 46-60 天) 主 □询问病史与体格 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 集 □中医辨证 □血常规、尿常规、 便常规 □神经系统检查 诊疗工作 □面肌电图检查 □其他检查项目 □完成初步诊断 □确定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辨证 选择口 服中药汤剂 □其他疗法 □完成首次门诊记 录 □与患者或家属沟 通,交代病情及注 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 采集 □中医辨证 □根据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完成复诊记录 □ 中 医四诊 信 息采集 □中医辨证 □ 根 据病情 变 化 调 整治疗 方 案 □疗效评价 □ 完 成复诊 记 录 □ 中 医四诊 信 息采集 □ 中 医辨证 □ 根 据 病情变 化 调整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 完 成复诊 记 录 □中医四 诊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