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中图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放战争的胜利 想 想 看 : 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争放在东北呢? 小 讨 论 : 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处? 三大战役: * * * 第2课 一、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3、平津战役 请你来指挥 三大战役视频 示意图 示意图 示意图 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 1、渡江战役 1949、4、21 2、解放南京 1949、4、23 示意图 渡江视频 三大战役全图 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思考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失民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得民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逆民意 顺民意 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民众支持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 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 我军的作战方法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结果如何? 解放区 战略防御 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高 昂 少 下 降 国 民 党 多 共 产 党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130万 280万 上 升 430万 365万 背 景 1 机动兵力 士气 后方 危机四伏 低落 巩固 背 景 2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解放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P1269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锦州 沈阳 辽 西 走 廊 长春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关门打狗 围锦打援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徐州 海州 商丘 双堆集 碾庄 蚌埠 陈官庄 肢解敌人 中间突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塘沽 新保安 天津 北平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后取中间 历史意义 共计歼敌人数 发起时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底的国内外形势 战略决战 胜利在望 三 大 战 役 的 展 开 中 共 国民党 美 帝 断绝援助 阴谋“和谈” 中途换马 蒋嫡系 基本被消灭 偏师要求 “停战和谈” 蒋 毛 “求和” 声明 将 革命 进行 到底 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北平谈判 国民党: 共产党: 目的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共产党: 国民党: 背景 毛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蒋被迫下野 退居幕后指挥 李出任代总统 同意和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