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管路的维护和注意事项.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静脉管路的维护和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各类型导管的注意事项
冲管与封管
敷料的更换
拔管指征
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及预防
维持导管通畅的措施
各类型导管的注意事项
外周静脉导管(PVC)
中心静脉导管(CV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输液港(PORT)
外周静脉导管
注意事项:
宜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窦、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静脉。
选择静脉时,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儿童不宜首选头皮静脉。
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
穿刺前先将留置针与输液皮条连接、排气。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8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外周静脉导管
穿刺成功后无菌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
留置针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做好标识。
应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异常不适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注意事项:
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
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
中心静脉导管
禁忌症:
同侧颈内置管和起搏导线置管
穿刺部位静脉血栓
同侧动静脉造瘘管
穿刺区域的感染、蜂窝组织炎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凝血功能障碍、躁动不安时、下肢畸形、关节功能障碍、胸廓畸形、锁骨骨折有明显的畸形等。
输液港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输液港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灼热感,疼痛等炎性反应。
不影响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轻松运动。
避免使用同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过度活动等。不用同侧手臂做引体向上,托举哑铃,打球,游泳等活动度较大的体育运动。
避免重力撞击输液港部位。
严禁高压注射造影剂,防止导管破裂。
冲管与封管
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经PICC、CVC、PORT输注药物前宜通过回抽血液来确定导管在静脉内。
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
给药前后宜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果遇到阻力或者抽吸无回血,应进一步确定导管的通畅性,不应强行冲洗导管。
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可用100U/ml,PICC及CVC可用0~10u/ml。
冲管与封管
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7d更换一次。
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4周维护一次。
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冲管封管的正确步骤:SAS法——S 生理盐水 SASH法——S 生理盐水 A 给药 A 给药 S 生理盐水 S 生理盐水 H 稀释肝素液
冲管与封管
外周静脉套管针
中心静脉套管针或PICC
输液港
冲管封管步骤
SAS法
SASH法
SASH
冲管用量
5—10ml等渗盐水
10ml以上等渗盐水
10ml 以上等渗盐水
封管液的选择
生理盐水
肝素稀释液(每ml等渗盐水含0~10u肝素)
肝素稀释液(每ml等渗盐水含100u肝素)
敷料的更换
外周静脉套管针
中心静脉套管针
PICC管
敷料的更换时间
不超过96小时,随留置针更换
每7天更换一次
插管后24小时更换一次,以后每周更换1次
注意事项:
①若敷料有变湿,松动,脱落,被污染或有可疑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②尽量降低套管针敷料更换的频率,更换敷料时避免对穿刺部位的触摸以防感染
③更换敷料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④所有敷料上应清楚记录更换时间并签名
⑤如穿刺点有渗血,渗液,应使用棉质敷料
⑥使用发汗剂的病人要求每48小时更换敷料
⑦如需使用纱布,通常应用于透明敷贴下面,这样的贴膜应48小时更换一次
拔管指征
外周静脉套管针
中心静脉套管针
PICC
≤96
可留置2—4周,或根据导管说明书要求
可留置2--4周--1年
注意事项:
①当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时,及时拔管(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详见后述)。
②每种产品的留置时间依据产品说明的要求。
③拔管必要时进行血培养和取导管前端5cm进行细菌培养,如果留置导管内取血培养结果5倍于外周血,则提示导管相关性菌血症
静脉留置导管
显示全部